- 綜合(其他) -

見證台灣地方自治史,陳永財傳奇的一生

曾上濱、林錫霞 撰述日期:2023/8 新增日期:2023/8 更新日期:2023/8
三義鄉自治史上,任期最長的鄉長是首任鄉長陳永財(1892-1974)。由他擔任庄/鄉長的15年間,他經歷了日治期的第9任庄長、國民政府治台初期的官派鄉長及台灣實施地方自治後的民選鄉長等三個階段不同制度的轉變,傳奇的職歷,見證了台灣從日治時期過渡至民國期間地方治權從官派到民選的重要過程,陳永財也成了台灣自治史上重要的指標型人物。

陳永財鄉長(曾上濱翻攝/2020.02.08)

陳永財生於清光緒18年(1892),卒於民國63年,享壽83歲。他自幼聰穎,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於三叉公學校,畢業後考取台北總督府國語學校,卒業後,返鄉在母校三叉公學校任教席,並曾在日治時期擔任過通宵庄烏眉公學校校長。因日人欣賞他的學養與人望,於日昭和3年(1928) 依「台灣省鄉鎮組織規程」,由鄉民代表會選任為三叉庄第9任庄長(1928-1936),前後共7年半。台灣光復後,陳永財受命接收三叉庄役場,並改名為三叉鄉公所,成為官派首任鄉長(34/10/25-35/12),次年由代表間接選舉,連續兩任被選為第一、第二任鄉長(35/12-37/11,37/11-40/11)。民國40年,台灣實施地方自治後,陳永財出馬競選第1屆鄉長,於40年(1951)11月順利當三義鄉首任民選鄉長(40/11-42/11),直到第2屆爭取連任時敗給賴標秀,才結束他長逹15年的庄/鄉長生涯,不過他的才情仍受地方肯定,旋即轉入農會系統,成為三義鄉農會第1屆總幹事。

陳永財鄉長就職一周年。(賴祝英提供,曾上濱翻攝/2020.02.08)

陳永財鄉長第2任主持民防總隊。(賴祝英提供,曾上濱翻攝/2020.02.08)

陳永財一生經歷三個朝代,3歲以前為清領時期,4-53歲因台灣割讓日本,進入日治時期,53歲以後又因台灣光復而邁入民國時代。三個朝代隨著統治觀念的不同,使基層行政組織之編制、首長名稱等做法各異,但在地方自治一項,卻普趨一同。其中清代自嘉慶12年(1807)年以後推保甲制,里堡內設置總理(位階等同今之鄉長)、董事,其中董事由生員、監生之年長而有才器、文字、財產者付命之,總理則由街庄紳董選舉之;到了日治時期,地方基層行政組織改稱街庄,首長亦以庄長名之,在其統治初期,庄長乃由縣級知事、廳長核可後任命之,但日明治34年(1901)11月以後,庄長改為遴選制,由地方士紳共同推舉有才德之人擔任之,(何來美,2009:168-169)在此時期(1897-1945)擔任三叉庄/區長的即有12人,其中前9任均台人,後3任因為二次世界大戰,全部改派日人(1936-1945),陳永財為第9任(1928-1936),是最後一任台籍庄長,任期達9年之久,也是台人中在任最久的一位庄長。(何來美,2009:174)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陳永財受命接收三叉庄役場,成為官派首任鄉長。民國37年鄉鎮地方自治組織改變,鄉長由鄉民代表會間接選舉,陳永財順利當選第一、二屆三叉鄉長,民國40年實施地方自治條例,各鄉鎮長依法改為民選,陳永財出馬競選第1屆鄉長,於40年(1951)11月順利當三義鄉首任民選鄉長(40/11-42/11),直到第2屆爭取連任時,才敗給賴標秀,結束他長逹15年跨越兩個朝代的庄/鄉長生涯。陳永財縱橫三義教育界及政界但凡40年,曲折的職歷,簡直就是一部台灣基層地方自治史的縮影,雖然何來美曾經指出,日本在台灣推動的基層地方自治不論是街庄社長或是區長,都缺乏自主權與自治權,而深具官派主義與從屬色彩,也不具官史資格,無固定奉給,僅支事務費,協助行政事務,全然異於當時日本國內的地方自治制度(何來美,2005:183),是「偽民主」,但從他的從政歷程卻足以印證台灣在日治時期過渡至民國期間,地方治權從官派到民選的轉折的過程,為研究台灣地方自治史留下珍貴的典範。

41/10/10三叉各界慶祝雙十節遊行大會。(賴祝英提供,曾上濱翻攝/2020.02.08)

陳永財鄉長第一屆鄉長上任各界賀匾。(曾上濱攝/2020.02.08)

首任民選鄉長陳永財先生卸任各界贈匾。(曾上濱攝/2020.02.08)

參考資料

1.何來美,2005,〈自治志卷十〉。《重修苗栗縣志》。苗栗:苗栗縣政府。
2.何來美,2007,〈第参篇政治篇〉。《三義鄉志上冊》。苗栗:三義鄉公所。
3.苗栗文獻委員會,1959,〈政治志建置篇〉。《苗栗縣志》。苗栗:苗栗文獻委員會。

區域(鄉鎮)

苗栗縣 三義鄉

類型(屬性)

綜合(其他)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