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其他) -

和平客家開史-八仙山林場

林鑫咸 撰述日期:2023/6 新增日期:2023/12 更新日期:2023/12
和平原是泰雅原住民族的生活領域,日大正4年(1915)八仙山事業區開發招募工人,來自臺中、苗栗、新竹、桃園等地的客家人開始進入和平,從事焗腦、拉木馬、檢材、登錄…等林業工作。

八仙山林場佳保臺

八仙山林場佳保臺分場位置圖

八仙山林場在日本時代稱為「八仙山事業區」,與阿里山林場、太平山林場並稱為臺灣三大林場,八仙山是日本名,日本人因八仙山主峰海拔高約2410公尺,標高近八千日尺(7998日尺),取其日語   諧音「八仙」命名。日明治44年(1911)日軍在理番過程中發現八仙山豐富的針葉林資源,大正4年(1915)總督府下設營林局,負責八仙山事業區之經營,大正5年(1916)營林局在佳保臺分場內設八仙山出張所,佳保臺是八仙山林場規模最大的分場,佳保臺分場設置有土場、車站、輕便軌道、伏地索道、鋼索流籠、製材工廠、修護工廠、集材場倉庫、機關車車庫等林業設施,土場是日本時代的木材聚集地或卸材場地;民國52年林務局結束八仙山林場伐木作業,將佳保臺分場內各項設施拆除,民國75年佳保臺分場改設為「八仙山森林遊樂區」,朝向森林教育與休閒觀光發展。

臺灣八景入選紀念碑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步道

客家人因八仙山林場的開發始進入和平,佳保臺是客家人進入和平的第一個據點,曾有許多客家人居住在佳保臺員工宿舍,客籍員工眷屬會利用山上的空地種菜、養雞,佳保臺設有八仙國小,在佳保臺分場出生的客家後裔,大都就讀於八仙國小,二次大戰後期物資缺乏,佳保臺林場的客籍員工會拿配給到的酒,向久良栖原住民(今松鶴部落)交換米。             
八仙山林場為方便將八仙山砍伐的木材運送至山下,日大正8年(1919)起舖設佳保臺通往石岡的八仙山林業鐵路大甲溪線,當時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流傳至和平山區,造成泰雅族北勢群人病死無數,泰雅族人認為是外族入侵帶來疫病,為驅逐日本外族,在日大正9年(1920),曾發生匹亞桑社(Pyasan)襲擊十文溪及裡冷溪的腦寮,殺害客籍腦丁的不幸事件,匹亞桑社今稱哈崙臺部落(Hrung)。    
八仙山林業鐵路大甲溪線地方俗稱機關車路,八仙山機關車路於日昭和元年(1926)竣工通車,鐵路長約45.4公里,設有佳保臺、久良栖、裡冷、白冷、白鹿、麻竹坑、馬鞍寮、水底寮、上土牛等車站,林業車站設立後,不少臺中、苗栗、新竹等地的客家人進入車站周邊居住,逐漸形成久良栖、白冷、白鹿、麻竹坑、馬鞍寮、水底寮等客家移民聚落。    
民國52年林務局結束八仙山林場伐木作業後,原居在佳保臺的林場員工陸續遷居至久良栖(今松鶴)居住,久良栖車站、久良栖站長宿舍、久良栖員工宿舍、目前尚有來自臺中石岡、東勢、新社等地的八仙山林場客家籍員工後裔居住;久良栖林場宿舍現存獨棟建築有3棟,連棟建築有18棟,是八仙山林場現存最完整的建築群,為八仙山林業時期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

八仙山林業鐵路久良栖車站

久良栖林場宿舍

八仙山林場的開發吸引客家人前來從事林業工作,八仙山林場結束作業後,客家移民多改以從事農業為生,民國40、50年代種植香蕉,民國60年代種椪柑,民國70年代改種高接梨,民國90年代部分梨園改種甜柿等作物。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 httpstsfs.forest.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47,20211125。
2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2011,《探討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地景變遷計畫》,頁3、4。
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  https/tsfs.forest.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47,2021/11/25。
4 口述資料:2021年12月8日,訪談自久良栖車站劉女士/民國42年生。
5 王國雄,2015,〈大甲溪發電廠區域文史調查〉,《台電月刊》,633期。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史蹟/拓墾(植場所】八仙山事業區佳保臺分場舊址
【史蹟/其他-交通場所】八仙山林業鐵路大甲溪線遺跡
【聚落建築群/近代宿舍群】久良栖八仙山林場宿舍
【建築/碑碣】臺灣八景入選紀念碑
【自然地景與自然紀念物/其他 -溪流】十文溪

區域(鄉鎮)

臺中市 和平區

類型(屬性)

綜合(其他)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