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與技術保存 -

談客家歌謠之聲腔表現與審美觀

姜雲玉 撰述日期:2016/12 新增日期:2022/12 更新日期:2022/8

ㄧ、古今歌唱方法論:

我國古代論音樂、論歌唱的文獻不少,例如,《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這是先秦儒家對「聲」、「音」、「樂」的區分和音樂美學的觀點。唐《樂府雜錄》「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出至喉,乃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雲響谷之妙也。」強調「氣」對歌唱的重要,元初燕南芝庵的《唱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歌唱理論專書,其中對歌唱的聲音的有具體的要求:「聲要圓熟,腔要徹滿」,避免散、焦、乾、冽等毛病。這些理論和方法,時至今日依然精典實用,但在臺灣受到大環境因素的影響,近代西方文化的大事入侵,國民音樂教育的長期西化,這對民眾的藝術美學概念影響至深,在聲樂的表現方式上也不例外。學校體系的聲樂教育多以「西洋發聲法」為系統。但是,因為各民族語言不同、發展出來的歌曲唱腔以及藝術美感也有所不同,自然就不應該以單一的唱法,唱出所有的歌;客家優秀的歌手,通常是善用自己天賦的嗓音,掌握歌唱語言的吐字與發音,透過正確的歌唱方法和技巧,溶入感情而唱出美妙歌聲。

二、何謂聲腔?

所謂聲腔,「聲」指的是聲音,「腔」指的就是腔調,中國傳統的民間歌謠根據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聲腔體系,如北方的梆子腔、南方的崑山腔,及一般大眾較熟悉的京劇,主要的聲腔有「西皮」、「二黃」等;在臺灣客家山歌或採茶戲中最常使用的聲腔有「山歌腔」和「採茶腔」;相較於京劇,客家採茶戲較為自然親切,因為一般人演唱傳統客家山歌時多用自然嗓音,客家採茶戲雖不及京劇或崑曲對角色的聲腔嚴格規範,但客家大戲的聲腔仍會因人物角色區分而有所別;以語言腔調而言,臺灣的客家山歌和採茶戲主要以「四縣腔」為主,主要原因除了「四縣腔」的語調線條優美、旋律高、低起伏明顯,及富音樂性外,連續舉辦五十三年的竹東客家山歌比賽影響至鉅。

三、傳統客家山歌的聲腔表現

「山歌愛唱聲並腔,各人唱出各人腔」這話說明了客家山歌行腔唱法的自然樸實。「客家山歌」是客家人除了語言之外的另一種說話,它釋放出客家人內心深處的感情,是歌者對生活中所見所聞的直接敘述。因此,原始的民歌並無太多修飾,與「藝術歌曲」的精雕細琢有著完全不同的面貌。

「客家語」是客家歌謠的基本元素,也是形成客家山歌風格的主要因素,因此,唱好客家歌的第一個條件是要會講客家話,對不會講客家話而想唱客家歌的人,就必須先查客家語字典,或直接請教發音正確的老師來幫忙「歌詞正音」,以解決客語發音的問題,這些準備過程與學唱外國歌曲的情形,基本上是一樣的。

四、唱好「客家歌」的建議:

唱好客家歌的條件是,天賦加上努力,透過正確的歌唱方法和熟練的演唱技巧,才能唱出富有感情又美妙動聽的歌聲。道理容易明白,但是仍需要配合專業基礎訓練,才能達到較理想的境界。下列是提供給喜愛歌唱者做經常性練習的建議:

1、客家語的正確發音、吐字,以及正確的歌唱口型訓練。
2、正確的歌唱呼吸法和發聲法,配合正確的肢體協調感。
3、傳統客家歌謠的裝飾音、虛字、襯詞、襯句的合理運用。
4、遵守客家歌曲「依字行腔」的原則,並掌握適當的風格詮釋。
5、健康的身體、樂觀的態度、好學的心,其實才是唱歌最基礎的條件。

五、歌唱方法與審美觀

做為一位專業的歌者,對於歌唱的方法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這些方法無論東方或是西方,多有許多共通點,如歌唱的呼吸法,氣息的控制,以及橫隔膜、腹肌、等身體肌肉鬆緊協調鍛鍊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因各國或各族語言的不同,發音、吐字、行腔就有了差異,又因文化的不同、欣賞的角度和審美概念,也會有所差異,便衍生出歌唱風格和表現方式的不同,日積月累,便各自發展出不同的唱法與表現型式;但真正的美,必定是經得起各種不同角度審視。藝術界有句話:「流行不ㄧ定能成為精典,精典必然是不退的流行」。因此,原汁原味是樸實之美,精雕細琢也是精緻之美。前者欣賞的是原生材質,後者則品味其技術功法。好不好?美不美?端看表演者與欣賞者之間有無共鳴也。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