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風景 -

台三線上客家古道的特色

鄧榮坤 撰述日期:2019/11 新增日期:2022/12 更新日期:2023/3

一條古道,一則故事。

穿山越嶺的古道,曾經是先民們生活中,必須往返穿梭的路徑,而這條迂迴於山林間的狹隘小徑,以泥土路居多,有些用石頭鋪設而成,有些鑲上石板,有些由粗曠的木頭,隨著步道之延伸一路鋪設而去,猶如一條靜臥於山林的龍,記錄著先民們為了生活打拼的故事,除了血汗與淚水,也有歷史滄桑的感懷。

台三線之所以浪漫,是因為有許多故事匯聚的古道,長年以來,支撐著先民們對這片土地的執著,因為那些交錯於這條公路上的古道,都是先民們為了生存而走出來的路。

回想多年以前,移居於台三線一帶山林時,靠著雙手在這片乾旱土地開墾,種植農作物謀生,由於當時交通不便利,生產的農作物雖可以自給自足,但仍有許多日常生活必需用品要添購,礙於手邊沒有多餘的錢,必須將部分農作物變賣,有了現金才能購買生活所需的器具或用品,於是,靠著一根扁擔,把農作物挑到隔壁村落或市集販售。當時的山林沒有道路,挑著重擔踽踽於途的人,揮汗行走,一步一腳印的翻山越嶺,來回不知道走了幾百趟了,走著走著竟然走出了一條路來,而這條路就是我們熟悉的古道;而依據不同功能──如運送木材、茶葉、樟腦,或其他日常生活用品而建構的古道,不僅讓我們看見珍貴自然資源,更能見證台灣族群文化與開發之歷史!

台三線上古道多,故事也多,一路見證了客庄歷史演進。

走一趟古道,能體會先人開路與運輸之艱辛。早期,先民走過的山路,當時主要的功能是運輸,當時的山林依然原始,林相相當豐富,植物茂密,而又以傳統的泥土路為主,穿梭於林間,翻越高山峻嶺,先民們一天可能就要走上十幾公里的路程,踏著高高低低不平的山路而行的艱辛,令人心疼!

桃園。龍潭八寮古道記錄了先民們的生活悲歡古道風華。

沿著山之稜線迂迴的八寮古道,是早期樟腦的運送道路,也是龍潭通往關西的捷徑,原已沉寂荒廢多年,透過古道的整理,已重現八寮古道的原始風貌,緩步於古道上,很容易感受到古樸而溫馨的民風。

從「八寮」之地名,可以窺見早期拓墾的歷史。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劉銘傳設置撫墾總局於大嵙崁(桃園大溪)後, 積極進行山地開發與樟腦生產,為了煉製樟腦,分別建立十座腦寮,如今,腦寮已消失了,而這些古道仍默默見證著這段往事。另外,大溪百吉林蔭步道,是大溪、復興之間的要道,曾經是管制區,也因此保存了完整的原始林貌,一直是學校戶外教學的自然課活動教材。

熱門登山路徑的獅頭山古道,林木茂密,沿途有眾多古剎名勝,昔日上山禮佛相當不方便,只能一步一步走上山,想見當年興建古剎時,僧侶與信徒們不畏艱辛,從山下肩挑搬運,沿著古道把一沙一石搬運到山上的毅力,令人喝采。

位於獅潭與頭屋交界的鳴鳳古道,是兩地居民買賣農產品及日用品的道路。鳴鳳山昔日為「漢番」接壤之地,漢人進入此區拓墾時,沿山設隘,防止原住民反擊,因此而形成多條隘勇路,而這些昔日古道經過重新整理及維護,已成為休閒新亮點。

峨眉。獅山旅遊服務中心後方的藤坪古道,有豐富自然生態,而連接的六寮古道,則是賞螢聖地。五月,路過古道,油桐花盛開,涼風吹過,桐花翩然飄落,宛如蝶飛,美麗而浪漫。藤坪古道是先民們出入北埔及南庄之路,而古道終點連接著六寮古道,古道旁的小溪水質清澈,日落後,是一個適宜賞螢的好地方。

穿越台三線,踏查曾經匯聚著先民血汗、淚水與悲歡的古道,雖然有些古道已荒廢多年,荒煙漫草幾乎無路可走,但在曾經擁有的那段記憶裡,這些古道仍然是許多人賴以維生的命脈,如今,雖沉沒於山林間,每一回路過,重重疊疊的故事就會被喚醒與記起,而想起先民挑著重擔,踩著石階緩步行走於古道情景,隨著山風的傳送而召喚著我們對先民們尊崇,因為他們的執著,讓我們走過這些古道時,總會想起那份來自記憶深處,對大自然的包容與謙卑!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