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落與建築景觀 -

小木箱藏文件 見證在地歷史

劉榮春 撰述日期:2023/7 新增日期:2023/7 更新日期:2023/8
如果您家裡有陳年木盒或箱子,請檢查找尋裡面有沒有陳年老文件,訪談家中長老打開文件線索,找尋家族故事,也能連結在地歷史,留下大時代變遷過程的在地文化資產。

二湖村公館聚落劉家客廳,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木箱,持有人劉榮耀(民國47年生)翻找家族老照片時,倒出了一大疊文件。初步清點,多數是持有人的阿公從日本時代到光復初期的證書、證券及公文書等,文件上的時間從日昭和18年(1943)~民國54年(1965)之間,分別留下日本時代(二戰末期)、國府接收初期,以及民國50年代農村經濟轉型時期實體的紙類文物見證。持有人本不以為意,經初步解釋,持有人才體會其歷史與在地文化價值。

木盒裡較特別的是日本時代文件有兩種:第一種是日昭和18年(1943)發證的「赤十字社締盟狀」,第二種分別是日昭和19年(1944)與日昭和20年(1945)的四湖(西湖鄉舊名)庄農業會出資證券。當時二次大戰的太平洋戰事吃緊,美軍飛機頻繁轟炸臺灣,在日本政府物資匱乏民心動蕩之際,劉家出錢換來的入會證明或農會證券,有其歷史價值,也有一定程度的時代象徵意義。

日昭和18年(1943)赤十字社締盟狀
日昭和18年(1943)劉阿坤赤十字社締盟狀包含原始信封,信封印有「締盟狀」粗體字及「日本赤十字社」細體字,左上方藍筆書寫「刘阿坤」。證書本體長26公分、寬19公分,中央落款日期為昭和十八年(1943)七月三十一日。橘色邊框,上方中間處有紅十字圖樣「日本赤十字社之印」陽刻圓章、「日本赤十字社總裁 大勳位功一級載仁親王」署名及陰刻戳印「日本赤十字社社長 從二位勳二等公爵德川圀順」署名及陽刻戳印,均為事先印刷,「劉阿坤」三字則為毛筆書寫。

清光緒21年(1895)日本與清廷簽訂「馬關條約」,日本派軍來台接收,日本赤十字社亦派員隨軍進行戰地救護活動,日軍進入台北城不久隨即設立「日本赤十字社台北委員部」,招募社員,推廣台灣赤十字組織與事業 。據一份關於日昭和18年(1943)「滿州國赤十字社創立五週年紀念」網站資料 顯示,贊助員加盟有功者,依贊助金額多寡,又分成終身正贊助員、正贊助員、特別贊助員,及名譽贊助員等。
日昭和19年(1944)四湖庄農業會出資證券
四湖庄農業會出資證券,為正面平版印刷藍色捲草細紋方框,上方中間處有紅色台農圓戳章,紅色戳章下方印有「出資證券 金拾圓 臺口券」粗體字。由右到左依序有編號、會員姓名、說明,及領證日期,最左邊則印有「四湖庄農業會 會長 清水盛雄」文字,並加蓋紅色單位方章,以及會長紅色圓章。

木箱中的出資證券有兩張,其中一張是持有人爺爺劉阿坤所有,領證日期在日昭和19年(1944)12月23日,領證日期欄手寫「昭和拾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編號「第壹六九五號」。背面為拂込(繳入)金額欄:第一回拂込日期欄以阿拉伯數字書寫,並加蓋紅色農業會方章,金額處手寫「拾圓也」,領收欄蓋紅色會長圓章;另一張證券署名劉阿和,發證日期晚了約半年,是日昭和20年(1945)5月24日,領證日期欄「昭和弍○年五月弍四日」,編號為「第壹七壹九號」,第一回繳入日期以阿拉伯數字書寫,但未蓋紅色單位方章,金額欄蓋「拾圓也」藍紫色金額章,下方領收欄蓋紅色會長圓章,第二回繳入欄蓋上「拾圓也」金額章,但畫兩條刪除線,並蓋上不完整的紅色圓章。當時離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昭和20年8月15日)不到三個月,這邊的刪除線可能表示未順利繳入金額,隱約透露出當時的社會氛圍。

劉家兄弟兩張面額拾圓的四湖庄農業會出資證券,領證不到一年,日本天皇就宣布投降了。終戰後物價飛漲,四湖庄農業會的出資證券,在木箱裡一躺70多年,雖然已變成現代股票族所謂的「壁紙」,但仍具有其歷史價值。

日本赤十字社會社員證書

四湖庄農業會出資證券-1944

四湖庄農業會出資證券-1945

四湖庄農業會出資證券背面-1945

民國35年四湖鄉公所「奉令決定日產田畑租耕權及契約日期仰尊照手續由」公告
民國34年10月15日,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時,百廢待興,木箱子裡另一張刻字油印公告文件,見證了當時物資缺乏的窘狀。這張民國35年11月8日發出的「奉令決定日產田畑租耕權及契約日期仰尊照手續由」公告,正面為刻字油印藍墨色字體,加「四湖鄉鄉公所」紅色官防章,通知書內印「四湖鄉長江欽火」;背面是日本時代黑色鉛字印刷的「軍需用品供出代金精算並支拂調書」,左側還印有日本時代官銜與姓名「四湖庄長 清水盛雄 殿」。

國府接受臺灣將要滿一年之際,四湖鄉公所使用前朝官署奉工的文件背面印公告,不知道收文者收到公文時,有沒有有時空錯亂之感?這張公告呈現國民政府接收初期,地方公所舊物利用的作法。一張紙,正、反兩面印刷內容,各自見證日本時代、國民政府兩個政權移轉的過程。

光復初期四湖鄉公所手刻油印公文

光復初期四湖鄉公所手刻油印公文背後為日本時代印刷

民國54-55年期菇農交貨證
持人有劉榮耀小時候曾跟著爺爺蓋寮種洋菇,憑著這個印象,他一眼認出木箱裡的「民國54-55年期菇農交貨證」。民國49年,臺灣外貿協會將洋菇列入主要外銷產品,民國50年列入計畫生產,鼓勵農家利用二期稻作之後空間、時間與人力養菇,補貼農家收入。民國50年代,西湖鄉二湖村公館聚落曾經蓋了10多間菇寮,農民一早採菇送農會加工做罐頭,洋菇收購價格看俏時,甚至有「一籠洋菇等於一甲地水稻收成」的說法。

本文件長約13.5公分、寛約8.5公分,左側有縫線,封面頁首有手冊總編號及紅色蓋印總編號「No 015175」,鉛字印刷藍色線框,框內印刷藍色字樣「54‒55年期菇農交貨證」,以及編號、農會名稱、菇農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契約數量(公斤、箱)、每日最高交貨數量、交貨地點  檢收站、交貨期限:民國五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等。工廠名稱蓋藍印「大德源廠」字樣,姓名手寫「刘阿坤」,身份證號碼註記「二口字第0311號」,契約數量部份加蓋紅色戳章,註明陸佰肆拾捌公斤,手寫36箱,每日最高交貨數量手寫22.68公斤,交貨地點手寫「三湖站」。

封底與頁首一樣有總編號,藍框內有台灣省農會、台灣省罐頭食品工業同業公會紅色官防、農會名稱、工廠名稱「大德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內頁有10頁,第2頁起為登記表,每頁表格有17列,5個主要欄位:日期、本日交貨數量、交貨累計、工廠人員及農會人員簽章等。交貨紀錄共有41筆:首筆交貨日期為11月28日、最末一筆為2月26日,單日最高交貨紀錄則為12月22日逾32公斤。

持有人說,此文件也是他爺爺劉阿坤留下來的,當時二湖公館第四鄰一帶有10多間菇寮,劉家就蓋了3間,面積有400多坪。一般菇寮以木、竹材料為骨架,稻草為牆面屋頂,加上塑膠布作保溫層,在田間搭建臨時菇棚;劉家則是自製泥磚為牆,牆裡埋粗竹為樑架,竹材為桁樑,再疊上層層厚草作為屋頂。泥磚牆單側開有兩個以橫木為樑的小門,冬天養菇,其他時間當作倉庫,一物多用,迄今家裡倉庫,仍保留一扇當年菇寮舊土牆。

他回憶,兒時,家裡將二期稻作收割後的稻桿,用牛車運回禾埕,砍成二截,火燒堆置堆肥,灑石灰拌黑土,作為菇床,用蒸汽殺菌後,向農會領菌種播植。冬至前後開始出菇,天氣愈冷產量愈高,出菇期間全家老少都要參與,半夜起來採菇,分工採菇、切菇,放入「米籮」,搬上腳踏車後貨架,趕在8時上班前後,運到農會交貨。當時菇價很好,1公斤收購價10多元,而那時泥水工一天工資才60元,甚至有「一籠洋菇收成等於一甲地水稻收成」的說法。農家利用二期稻作之後空間、時間與人力養菇,收入對農家不無小補。

台灣洋菇栽培始於1930年代日本時代,但屬於零星栽種,未加工處理。民國42年,農復會認為種洋菇可以作為農家副業,展開菌種、堆肥等相關研究,並在台中霧峰試栽培。民國44年出現商業性栽培,民國49年邀集苗栗、台中、彰化、雲林縣,以及該縣共13處農會與4家罐頭工廠,參與洋菇示範加工計畫,民國49~50年期間,示範種植面積約10萬坪,每坪產出18公斤洋菇,外銷罐頭10萬箱,產值達130萬美元;除了引起農民跟進的興趣,外貿協會亦於民國49年將洋菇列入主要外銷產品,民國50年列入計畫生產。洋菇種植利用二期稻作收割後的人力、空間及稻桿生產,加工罐頭部份又是利用鳳梨罐頭開工空檔,加上洋菇產值高於鳳梨罐頭,促成民國50年代,台灣中部縣市農村種植洋菇作為農村副業的風潮。台灣省農會依外貿協會訂定的年度計畫目標產業,分配縣市洋菇栽培面積,菇農製作菇床所需堆肥搭建菇社(寮),每年11月到隔年3月之間採收出菇,送農會驗收後交罐頭工廠。民國52年起,台灣洋菇罐頭輸出金額首超度超過鳳梨罐頭,此後持續領先多年。民國75年台幣大幅升值,出口價格提高造成外銷不易,臺灣洋菇罐頭廠聯合出口公司乃於民國79年12月31日解散,加上台灣工業化吸引農村勞動力人口,農村種洋菇當副業的榮景不再 。

民國35年四湖鄉長江欽火署名的文書

民國37年印有四湖鄉長劉阿尚的勞軍負擔收據

民國54-55年期菇農交貨證明

民國54-55年期菇農交貨證明另一面

劉家保留的洋菇寮泥磚牆


參考資料
口述資料來源:訪談對象 劉榮耀/民國47年生。
碩博士論文:江俊銓,2006,〈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之研究(1895-1945)〉,摘要。
                      陳敏媛,2007,〈產銷計畫下的台灣洋菇業(1961-1990)〉,頁9、10、14、21、29。

引用普查票:
1.日昭和18年劉阿坤赤十字社締盟狀
2.民國54-55期劉阿坤菇農交貨證
3.民國35年四湖鄉公所「奉令決定日產田畑租耕權及契約日期仰尊照手續由」公告
4.日昭和19年劉阿坤四湖庄農業會出資證劵

參考資料

江俊銓,2006,〈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之研究(1895-1945 〉,摘要。
http/manchukuostamps.com/ManchukuoRedCrossBooklet1943.htm,2022/01/07。
陳敏媛,2007,〈產銷計畫下的台灣洋菇業(1961-1990)〉。

區域(鄉鎮)

苗栗縣 西湖鄉

類型(屬性)

史料與文獻文物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