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落與建築景觀 -

探尋橫山蔗廍秘境之源流

文/陳美桂 圖/張兆閎 撰述日期:2023/7 新增日期:2023/12 更新日期:2023/12
說起橫山村蔗廍,此處因過去先民用牛拖石輪榨甘蔗汁製烏(紅)糖,稱之為蔗廍。橫山蔗廍有一陳家於道光15年(1835)築一灌溉埤塘,稱之為橫山蔗廍三叉埤。蔗廍三叉埤位於橫山村10到12鄰一帶,面積約有1.6甲地。據橫山村民陳重詒口述,三叉埤由其陳家祖先第二十世祖昌仕公於道光15年率領陳家子孫挑土築堤而成之灌溉埤塘。昌仕公生於(嘉慶13年/1808),卒於(同治12年/1873),享壽66歲,其葬墓坐向為坐辰山兼巽,地點位於橫山上陳屋後面蔗廍埤塘角。陳昌仕官名朝樑為超貴公之養子,娶周元寶之閨女為妻,後遷往橫山蔗廍。於道光12年(1832)歲科考及第,成為貢生,都鍳縣衙。其經營腦寮事業,為化學藥品原料,獲利頗豐。

蔗廍埤塘角昌仕公墓

陳昌仕在橫山村蔗廍開墾,開墾初期為了要確認能供水穩定,找到此一絕佳地點。此處為3座山谷的凹處,分別為田螺窩、有應公窩、松排窩等3個山窩水流匯集之處(窩在客語中是指三面環山,一面開口朝外的山谷),故命名為三叉埤。身為客家人昌仕公認為若要在一個地方落腳居住下來,除了水源之外一定要有伯公保佑庇護。因此此處便設一石板伯公祠供祭拜。伯公祠為石板雕刻堆砌而成,仿硬山頂屋面,飾燕尾翹脊,祠內龕壁陰刻福德正神香位。

最初此埤塘佔地2公頃,開辦之初以唐山運來之壓艙石分配用水,連接水渠及5口農塘,灌溉百公頃良田。灌溉的水圳約有3公里長,水流經之處孕育了約50公頃的稻田。早期居民利用此埤塘開墾農田,並生產多種農作物。目前三個集水源頭,松排窩及有應公窩因後來鄰近地目(土地)開發業已消失,只剩下田螺窩。後因政府獎勵休耕,水利設施逐漸失修而荒廢。
 

石板伯公背面

石板伯公正面

伯公香位

田螺窩

據陳重詒口述,因灌排系統失能和良田荒廢農村老化問題,民國107年11月15日經新竹農田水利會三叉埤幹線更新改善工程,改善農水路。民國108年再改善灌排功能。同時陳重詒無償提供土地設置一號農塘。恢復灌溉取水,灌排渠道設施長285公尺、下邊坡擋土牆施設長163.5公尺、景觀護坡295.5公尺、暗溝施設3公尺。農水路幹線工程包括改善農田渠道功能,並進行農塘再生改善計畫,採用預鑄疊塊植栽綠化,串聯優美農塘景觀,復育水利生態,營造環境教育場域,獲全國優良農業建設工程「優等獎」。農塘設施改善工程,持續施作項目包括池底清淤挖深及防滲漏,串聯供灌及排水系統,美化農塘周邊環境。

水泥邊坡

埤塘一角

三叉埤全景空照圖

美麗的水圳風華穿越百年歷史,見證先民挑土築堤,後人串聯優美農塘景觀,環埤一圈,除了可以觀察到豐富的自然生態,埤塘前百年石板伯公庇護;5株高大樟樹展枝庇蔭;伴隨環埤砌石步道、湖面睡蓮、微風輕拂,盪起陣陣漣漪;湖邊石立柱鐵欄杆、木椅,埤塘旁樟樹施作防護設施,形似鳥居狀護欄,交織融合成一幅美麗景色。行至蜿蜒小徑處還有觀景平臺2處可欣賞湖面風光,享受靜謐。「橫山蔗廍秘境」之名不脛而走,式微的小農村竟吸引不少輕旅行遊客慕名而來,成為橫山熱門觀光景點,傳頌著客家先民拓墾開發也讓橫山蔗廍埤塘文化史增添幾許美麗和浪漫。

5株樟樹

石立柱鐵欄杆

樟樹防護設施

觀景平臺

環埤砌石步道

參考資料

附錄一:
口述資料來源:
■陳重詒民國45年生                ;訪談日期2021038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1.【文化景觀水利設施/陂塘】橫山村三叉埤
2.【民俗/節慶/掛紙】蔗廍埤塘角昌仕公掛紙
3. 石板伯公相關照片(不計票數

區域(鄉鎮)

新竹縣 橫山鄉

類型(屬性)

聚落與建築景觀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