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落與建築景觀 -

文化雜揉:杉林甲仙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所見

文|宋廷棟 撰述日期:2023/12 新增日期:2023/12 更新日期:2024/2
探查南台灣楠仔仙溪流域中游杉林(客語稱楠仔仙)、甲仙客庄文化發展的流變與興替,是一個充滿族群動態與動人掌故的文化人類學田野歷程。

從山頭上俯看這一帶山村自晨曦中晏晏甦醒,或者在靜夜星空下恬然入睡,渾然讓人忘卻曾經是多少南北二路的動線交疊,多少族群之間的扞格與共生交替,多少個人與家族的雄心抱負與無可如何心境的交雜,才成就今日這一衣帶水的安居!在那族群大遷徙的動線立體而交雜的年代,各族群競墾的過去是今日的我們應當涵攝並超越的歷史經驗。

從客家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客庄位在以瀰濃庄(美濃)為中心,南部客家六堆中右堆組織的邊緣;然其邊緣的性質卻有著本質性的差異。

杉林各客庄南與瀰濃各庄一山之隔,西與旗山大藍(大林)、雞油樹下、三角仔、埔姜林等客庄則為一水之隔,居於與右堆核心尚有密切聯繫及文化互動的外圍第一圈。由住民的遷移史來看,杉林客庄住民的祖先主要來自右堆與六堆其他各堆,顯現了客家六堆勢力範圍外擴的前緣態勢,當然與大武壠族沿著這一帶楠仔仙溪河階拓墾並向東擴展的動線相交接,留下諸多我們今天還可以考察到「戰爭與和平」的遺跡。

也正由於應對這樣的地緣與歷史經驗,杉林客庄除了連結與附隨右堆客家文化與認同的文化特性外,更發展出與其他族群相處的能力與智慧。一個很基礎的例證是杉林客庄住民閩南語的聽說能力,及對平埔族群的認識,普遍優於右堆核心區的瀰濃客庄住民。另一個觀察點是:相對於六堆下庄各堆裏客家與平埔族群間的涇渭分明,在右堆前緣的這一帶,平埔族群並不全漢化為閩南語族群,有一部分漢化為「客平埔」,此點當然還需要更深入的學術研究來印證,但觀察到的現象是已露出了線頭。所以杉林客庄的文化發展經驗,必須要以多元文化主義才能完整地涵攝,這也是今日杉林文化資源普查可以貢獻於我們觀照現在與未來客家文化發展課題的一大特點,也是我們建構台灣多元文化社會的一個啟示。

甲仙客庄與其他客庄之間,則是山重水複,道里中隔平埔、閩南各庄,且客家住民的來源多為樟腦經濟移民的北客,在與其他客庄的文化互動上可謂孤懸一方。復又秉於1920、30年代樟腦經濟衰落,對於甲仙這種因採樟興起的內山「樟都」,牽動了劇烈的資本、人口等方面的社會經濟變遷,加之其後一波波現代化、工業化、全球化的衝擊,自然對於甲仙客庄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造成難以逆轉的影響,形成甲仙客庄文化的「邊城」性格。客家文化曾經在甲仙存在且具有相當濃度,其後在劇烈的社會經濟變遷下流失而殘存,至今客家話在甲仙幾已不聞,這也是我們必須要以多元文化觀點去體察與反思的文化現象。

由是觀之,杉林與甲仙是迥然不同的客庄樣貌與典型;卻又都是我們觀察與思慮南部客庄文化現在與未來發展時,不能忽略的兩個案例。

從一個文化人類學田野的觀點,本次杉林、甲仙客庄的文化資源普查,我們在兩個客庄都觀察到一些豐富的「文化雜揉(hybridity)」現象,更加印證了必須採取多元文化主義觀點來觀照此次文化資源普查經驗的必要性。

傳統客家的土地伯公信仰是單一男性神祇的形式,僅有極少數的情形是伯公伯婆共同存在,且伯婆通常是一個附隨性的女性神祇角色,並無土地伯婆單獨崇拜的信仰模式。但在此次的杉林客庄的文化資源普查中,卻在純客比例約90%的新象寮與閩客比例約各半的新庄仔兩個客庄,橫空出現兩個單獨崇拜的土地伯婆,在當地眾多客家「伯公」土地神信仰的廟祠之間,顯得相當的特別。

兩個伯婆祠基本上是以客家伯公祠的型制去轉化,也有個女性神祇的塑像取代傳統土地伯公男性神祇的塑像。在新象寮伯婆祠內,目前並無任何平埔公廨的元素,但流經旁邊的溪溝,地方上稱為伯婆溝,可見土地伯婆信仰在當地有相當眾望。而新庄仔的土地伯婆祠在大馬路邊有一個龐大宏偉的山門,祠內除了公告土地婆仙醫服務信眾問事的時間表,還有介紹土地婆金身來歷的說明文字,顯現高度的文化雜揉性。

新象寮伯婆祠(宋廷棟攝,2020)

新象寮伯婆神像(林芷琪攝,2020)

流經新象寮伯婆祠旁的溪溝,地方上稱為伯婆溝(宋廷棟攝,2020)

新庄土地婆祠(宋廷棟攝,2020)

新庄土地婆神像(林芷琪攝,2020)

新庄土地婆祠在大馬路邊有一龐大宏偉的山門(宋廷棟攝,2020)

而在甲仙油礦巷的義民亭則出現了另一種型態的雜揉性。傳統義民信仰存在著相當高度的族群識別性,通常是由北客移民組成的信仰圈在崇拜。甲仙義民亭本也是日治時期,由甲仙的樟腦移民從新竹新埔義民廟請來的義民令旗作為奉祀主體,信仰圈隨著時代與樟腦經濟沒落帶來的劇烈社會經濟變遷遞變,目前已幾無客家信眾,且是由一位平埔背景的廟祝在主持信仰活動。

甲仙褒忠義民亭(游永福攝,2011)

在杉林的兩個客庄,同時有一個土地伯婆單獨存在的信仰模式;在甲仙客庄最客家概念的義民亭卻是由平埔後裔在延續信仰祭祀。這些看似後現代錯雜而難以理解的情節卻是在杉林、甲仙客庄真真實實存在的現象。當然這些文化現象猶待進一步更嚴謹而深入的學術研究來耙梳與驗證,或許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可以用後設的一些說法去解釋這些現象;然或許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角度,可以給我們一個比較開放包容與貼近真實的態度。

筆者的「阿太」(曾祖母)正是從杉林新象寮庄伯婆祠附近的客家伙房,嫁來我們的家族,所以我們家族的男子結婚前一天都還要到新象寮阿太的「外家」(娘家)敬外祖。家族長輩嘗言及阿太本身就是平埔族的「尪姨」,會很多像收驚、化骨等等的巫術,所以家族成員尤其是女性長輩也學到一些,我們小時候多少都有見識過,這些也是我們從小在客庄長大,生活裏真實的文化經驗的一部分。

從過往台灣客家包容接納福佬客的文化雜揉性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客家族群具有多元文化的開闊襟懷;於今應當可以期待台灣客家正面看待與肯認涵納「客平埔」的文化經驗也是我們台灣客家社會的一部分,並與平埔族群攜手「興滅國,繼絕世」一起努力!這過去族群互動產生的文化雜揉性,適恰是我們深化文化連結的基底之一。

在過去族群競墾互動輻輳,文化與認同夾陷(caught-in-between)之地的杉林、甲仙進行的文化資源普查,隱隱揭示了一些21世紀台灣社會應對族群與文化課題的體認與啟發,值得我們更進一步的探究、省思。我們應當從中學習到,今日全球化的時空環境下,所有族群包括主流但亦蒙受文化與認同流失的閩南語族群,語言保存與文化復振的奮鬥都是一體的,應當相互肯認並攜手努力,成為多元文化的命運共同體。

區域(鄉鎮)

高雄市 甲仙區
高雄市 杉林區

類型(屬性)

聚落與建築景觀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