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料與文獻文物 -

田寮葉家拓墾之路

文/張永澤 圖/張兆閎 撰述日期:2023/7 新增日期:2023/12 更新日期:2023/12
田寮村11鄰位於竹33田洋街駁崁下方梯田田頭處,海拔202公尺,正面朝五指山,梯田接臨上坪溪右側,臨近有田寮村簡易自來水第3號水井及機電機房(現已廢棄使用),有一田頭伯公,伯公祠座東北朝西南,為單殿石板水泥砌小祠,石刻燕尾翹脊及屋面。右側有一伯公樹,為原生樟樹巨木。據受訪者葉文清(民國41年生)表示,早年其先祖在此拓墾山林埔園,葉家及11鄰幾戶人家在梯田駁崁旁的伯公樟樹立3粒石祭拜。約民國50年重新蓋此伯公祠祭拜。

伯公祠正面照

福德正神香位

天公爐

葉文清表示,葉家遷徙到橫山田寮開墾,傳到他已是第5代。根據歷代口述及祖譜記載,葉家13世祖啟雲公,世居廣東省陸豊縣羅溪鄉,生有3男葉開桃、葉開球、葉開函。嘉慶年間14世祖開球公夥同兄弟,自廣東啟程渡海來臺於淡水登陸,當時淡水大部分已被更早來臺的閩籍人士先行佔有,因言語不通,遂經由淡水河向南行走到現今的桃園南崁,本來想在當地落腳開墾,經打探後得知,當時的南崁地方土匪猖獗,一行人深感不安,即再向南移到坎子腳(今桃園內壢)開墾,坎子腳因缺乏水源,必須挖埤塘儲水才能順利種稻,一同渡海來臺的族親有8人,不願留在坎子腳,隨即轉往東勢黃泥塘(今桃園龍潭)。當時在東勢黃泥塘發現一股地下水,湧泉非常豐沛,其他人也跟著全部前往東勢開墾。當年葉家一脈留在東勢拓墾的發展較為順利,繁衍昌盛。現今桃園龍潭葉姓人家有很多是和橫山田寮葉家同宗。

落腳在坎子腳耕種的14世祖開球公非常辛苦,耕種的全部都是看天田,如果久旱不雨,埤塘無水,即無法耕種。開球公生有6男兒,傳至應琳公生有3男,道光年間因碰到連續3年的旱災,到16世祖葉阿運(昌清公)天年不順,又遇到連續3年旱災,因此積欠債務。

葉開球公派下15、16世族表

葉阿運的4個孩子於道光30年(1850),請族親前來,當父母及眾人面前,清點所欠債務,經估價田業財產、牛隻及穀石等財產通通拿來抵債,仍欠70員。於是4兄弟分家,每人承擔債務17員5毫。長子葉阿秀因之前有向祖母借款佛銀20員(西班牙銀幣,又稱佛頭銀,為清朝年間臺灣廣為流通的貨幣之一)所以將他份內的長孫田給祖母收租還債,待還完欠祖母的20員,長孫田仍是歸葉阿秀應分得之家業。4兄弟決定分居後,父母的生活飲食由長子葉阿秀負責,葉阿秀每年要給穀7石供父母飲食。

同治3年葉阿才、葉阿發、葉阿生3兄弟,也以數年間年辰不順、家貧之理由,提議兄弟分居,故請來族親叔侄兄弟到埸見證。3兄弟說好家物財產用來清償債務,所剩的債務由3人均分負擔,3人各自創業,日後各人各自清償。

清道光30年分居合約

內文

立約人

葉阿才等人仝立合約

立約時間

見證人、立約人、代筆人

葉阿生(春生公)與兄弟分家後各自創業,並清償原本家中積欠的債務。但春生公在坎子腳耕種的仍然是無水源的看天田,需挖埤塘,蓄水方能耕種,逢旱即欠收。春生公經人告知在樹杞林(竹東)及花草林(軟橋)有河川埔地數百甲,少人開發耕種,即下定決心攜帶2子及全部家眷往南遷徙。

春生公由坎子腳,整整行走了3天才到花草林(軟橋)落腳,春生公後來開發了「絞蔗廍」製作烏糖農產加工,數年後便略有積蓄。春生公考量到官府無能,無力作防洪護岸石壆,住在花草林的河川埔地(竹東軟橋上坪溪畔),每逢汛期即淹水,不宜久居。春生公認為上坪溪對岸的田寮矺子山坡地,地勢較高,不懼水患,向竹塹社的社番錢朝拔所設的隘墾區墾號金興庄,購買上坪溪至半山腰總數約17甲地,其中水田約2甲多,茶園、柑園約6甲多,山園竹林8甲多,自此葉阿生(春生公)落腳於田寮矺子開墾耕種。

田寮葉家自葉阿生(春生公)落腳於田寮矺子開墾耕種,傳至21世葉文清已有5代。葉文清表示,他已於多年前退休,且當阿公了,在他父親時代大量種植的茶葉,隨著製茶人力的凋零及工資上漲,遍植茶園的景觀早已成為大片柑橘園,而當年的水稻田,多已休耕,部分則轉作成有機菜園。葉文清笑著說雖然退休,他仍然每天柑橘園耕耘、除草、在菜園裏抓蟲,對於祖先胼手胝足打下的基業,他努力守護著,不敢懈怠。

葉文清柑橘園

葉文清柑橘園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葉家祖譜

口述資料來源:
■葉文清民國41年生                 ;訪談日期20210419;2021/5/3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1.【建築/伯公】田寮村11鄰田頭伯公
2.【古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契約】清道光30年葉阿秀等分居合約
3.【古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契約】清同治3年葉阿才等仝立合約
4. 採訪相關照片(不計票數)

區域(鄉鎮)

新竹縣 橫山鄉

類型(屬性)

史料與文獻文物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