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落與建築景觀 -

日本時代的芎林青年學校

文:范明棋 撰述日期:2023/3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在芎林客庄普查的尾聲,很榮幸訪得國寶級的人物,芎林國小光復後第七任校長古慶瑞先生。古慶瑞日大正 15 年(1926)生,農家子弟出身,畢業於芎林公學校、芎林農業專修學校,其後考上臺北師範學校,日昭和 19 年(1944)修業完成,取得教師資格後,回到母校擔任教職員,台灣光復後續任至民國 39 年,受派至橫山豐鄉國小擔任校長職務。民國 69 年,轉調回芎林國民小學接任校長一職,至民國 78 年。

古慶瑞校長敘述,日本時代,芎林公學校和芎林農業學校共用一個校園,皇民化運動,各庄、各部落紛紛設立國語講習所,希望百姓都能說國語、改日本名,並成為好國民,而學校裡則常做精神講話。還記得讀書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學校操場上有一群青年在做體能訓練,因為年紀小,並不瞭解那是甚麼組織。後來才知道, 那個訓練者為政府指派的指導員,然後指導員再從這些青年中,挑選菁英,培養成愛國的好青年。

事情是從昭和 12 年(1937)盧溝橋事變開始,日本政府為因應戰爭需要,招集青年,使其能說流利的日本話、有強健的體格,同化青年擁有日本精神,於昭和 14年開始在各州郡成立青年學校。昭和 16 年(1941)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招集青年的工作更為頻繁。以芎林國民學校來說,這青年團體是借用學校設立的「芎林青年學校」。

「青年學校」設立後,校長由公學校校長兼任,指導老師一樣是政府指派來的指導員,和學校沒有直接關係,又因為是特殊需求而設立的學校,它沒有專屬的教室, 這些學生也沒有參與校內一般的活動項目,只有在芎林公學校和農業專修學校課餘時間,一個星期上幾堂日語課程時,借用教室,其餘時間作精神講話、體能訓練, 校園裡根本看不出來青年學校在哪裡。
 
青年學校招收的對象,都是公學校畢(肄)業,年齡比農業專修生大(15 歲以上)的失學青年。這些失學青年通常都是農家子弟,家庭生活條件不好,家長不重視書本教育者,相對的,這些青年都不會說日本話,所以政府開出受訓後享有待遇做為條 件,吸引這些青年加入,然後為作戰需要而培訓他們,讓他們都聽得懂基本的日 語,這樣才能聽得懂長官下達的命令,也因此,剛開始學校只招收男生。

到了昭和 18 年間(1943),戰爭越戰越烈,需要的人手越來越多,青年學校開始不分男女,只要願意加入的都招收。雖然不能知道青年學校確定成立的時間,但是能確定的是,青年學校因戰爭而設立,其設立時間並不長。

藉著文物普查,我們在芎林國小校史館羅列的日治時期文物展示櫃中,得見與此校關係密切的「芎林青年學校長之印」,但文獻記載資料並不多,僅於民國 34 年 11 月國民政府接管的移交清冊中,得知芎林青年學校職員有:米井正義學校長、古鑑專任指導員。兼任指導員有:沿尾精教諭(鹿寮坑國民學校長)、池田作一助教諭, 以及後藤有、澁山霞、鄭書豪、陳傳水、莊堂鑑、范綱欽等 6 位指導員。移交印鑑即為「芎林青年學校長之印」。文獻中亦有「芎林皇民鍊成所」的移交資料,職員名簿裡的學校長同為 米井正義,專任指導員分別有:張阿榮、古品和黃氏秀娘, 另有 1 名本准訓導 田紅相。

民國 34 年芎林國民學校芎林農業專修學校第四青年特別鍊成所接管文件(芎林國小提供,范明棋攝,2020

總覺得透過文化普查,能夠這樣親眼看到、碰到,那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是多麼榮幸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還能聽到親身經歷過那些歷史歲月的人,說著自身看到 的、經歷的故事,是多麼難得、多麼珍貴,突然感覺那些看起來古老歲月的事,好像活生生的展現眼前,離我們好近好近。

芎林皇民鍊成所移交職員名簿與印鑑資料(芎林國小提供,范明棋攝,2020

芎林皇民鍊成所移交職員名簿與印鑑資料 (芎林國小提供,王淑慧攝,2020

芎林青年學校長印(芎林國小提供,王淑慧攝, 2020

參考資料

口述資料來源:
古慶瑞日大正 15 年生(1926;2020.11.03 於家戶受訪。
曾秀香日大正 15 年生(1926;2020.11.03 於家戶受訪。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文物/文獻史料】日本時代芎林青年學校校長个印仔

區域(鄉鎮)

新竹縣 芎林鄉

類型(屬性)

史料與文獻文物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