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落與建築景觀 -

客家人餐桌上的主菜

作者/攝影 黃莉芸 撰述日期:2023/1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雞鴨鵝是一般常見的家禽,客家人做這種家禽的料理,通常是川燙煮熟後做白切,並製作沾醬,餐桌上常見的「白斬雞」、「剁鵝肉」和「剁鴨肉」就是將煮熟的禽肉切成帶骨的一片片,沾醬來吃。

在客家,雞的料理很多,主要是因為客家人拜拜,不管是拜祖先、伯公或是神明,三牲中一定有全雞。因此,用雞做成家中餐桌上的主菜是相當普遍。相對而言,鴨在客家很少用於祭祀,一般客家人家也不太養鴨,因此用鴨做為餐桌上的主菜較為少見。

在銅鑼鄉能夠吃到鴨肉料理的店家不多,但這些店家以鴨肉做菜的方式卻很特別。一種是炐鴨,一種是紫蘇鴨。位於九湖大柵門附近的「連記甘味餐廳」以炐鴨做為店裡的招牌菜,凡是到店吃飯的民眾,店長陳焜洲必定推薦「炐鴨」。銅鑼街上的「金鑽餐廳」則以紫蘇鴨聞名。

炐鴨
「炐鴨」其實原來是「炐雞」,因為客家人拜拜一定會用全雞,每到大年節,要拜祖先又要拜廟裡的神明,雞的用量相當大,為了能夠讓家人吃到不用的雞料理,陳焜洲的母親便用了傳統的做法製作「炐雞」。後來餐廳開張後,為了區隔市場,陳焜洲便用炐雞的做法製作了炐鴨。

一般人對客家料理的印象是「四炆四炒」,無論是「炆」、「炒」還是「炐」其實都是料理食物的不同方式。「炆」是長時間慢火燉煮,將食料煮透、軟爛;「炒」是用快火將食材在短時間之內煮熟;「炐」則是一種無水料理,將食材與佐料放入鍋中,蓋上鍋蓋後後放入蒸籠用中火蒸,長時間蒸的過程中,可以讓食材慢慢吸收佐料的味道,也就是所謂的入味,長時間地讓食物在無水的狀態隔水加熱。不同的料理方式,讓不同的食材呈現出美味,這是客家料理的主要精神。

炐鴨需要長時間的蒸煮

炐鴨用的是陳家的獨門袐方

陳焜洲很熱情地向客人介紹炐鴨的歷史和吃法

紫蘇鴨
「紫蘇鴨」即是以「炒」的方式將食材快速翻動加熱,而在加熱的過程中,除了主要的食材鴨肉外,這道菜的精髓即在「紫蘇」的使用上。「紫蘇」是客家人繼「七層塔」之後,用得最多的香草。通常客家人會把「七層塔」用於腥味不是那麼重的肉類上,例如:清魚湯、炒文蛤;但是會將「紫蘇」用於炒鴨肉、炒田螺上。

跟一般料理上用的配料䓤薑蒜不同,「七層塔」、「紫蘇」是在特別調理味覺時用的配料。用這兩種客家人的香草入菜,在食用時會瞬間改變味覺,將主食材的味道提升到另一種層次。

銅鑼客家煮鴨子,因為料理方式以及所使用的食材,可以將同一種食材做出截然不同風味的茶餚。「炐鴨」強調的是料理方式,加上店家祖傳的醬料,以及蘋果替代味噌的做法,讓炐鴨有了健康的美味;「紫蘇鴨」強調用客家人的香料「紫蘇」入菜,更是將原本味道較重的肉類,用味覺轉化的方式,讓鴨肉吃起來有股清香的味道。

紫蘇與鴨肉拌炒

紫蘇鴨非常下飯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家戶受訪者口述:採訪人/黃莉芸;受訪者/陳焜洲/民國 52年,採訪地點:銅鑼連記甘味餐廳,2020.10.15。
家戶受訪者口述:採訪人/黃莉芸;受訪者/徐老闆,採訪地點:銅鑼金鑽餐廳,2020.01.30。

區域(鄉鎮)

苗栗縣 銅鑼鄉

類型(屬性)

客家飲食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