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瓜、頂呱呱!瓜果之鄉杉林
文|謝欣珈
撰述日期:2023/12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杉林區因沃土不多,除月美聚落附近可一年兩期稻作外,其他在第一期稻作之後,便轉為旱作型的雜作,如玉米、蕃薯、蘿蔔、瓜類等,其中又以瓜類種植的最多,因杉林區多砂礫地,排水性佳,非常適合種植。杉林的瓜類近年來在杉林區農會與杉林區公所舉辦的「杉林瓜瓜節」中以優秀的質量大放異彩,「瓜果之鄉」的美名也不脛而走。
產在杉林的瓜類眾多,其中在食用方面備受矚目的有木瓜、南瓜;在藝術方面表現頗佳的則是瓠瓜,也就是葫蘆。
紅孩兒木瓜
4月的水稻還是新綠,但大片架了網室的木瓜園已結實累累。杉林溫差大、土壤排水性佳,含有豐富鐵質,所以產出的木瓜甜度很高,平均有12度以上,8月至11月間更可達到13度。 杉林區農會以日昇種研發出的台農二號木瓜為主,打造「紅孩兒」木瓜品牌, 紅孩兒被菩薩收為金童,以此命名代表著每一顆果肉通紅的木瓜都懷有瓜農如紅孩兒般感恩的心, 感謝神明讓杉林這片土地長出香甜無比的木瓜,在台北拍賣市場獨佔鰲頭。雖然木瓜整年都能採收,但雨水少的冬、春時期才是最好吃的時候,選購時宜選七分熟,果皮綠橘相間的木瓜,代表養分均勻;大小以男性手掌大小為佳,太大不甜,太小肉少都不過癮。
供桌上的大南瓜
如果在過年期間來到杉林,會發現大型宮廟或是小型伯公祠的供桌上有一顆巨無霸的大南瓜,金色亮麗的外表,沉甸甸地在神明面前坐鎮,霸氣十足又喜氣洋洋。這是農人鍾振新種的,屬於觀賞用的大福南瓜,最大可達200斤。當初鍾振新想要試種看看觀賞用南瓜,卻還沒開拓通路,倒是全部都供奉給神明,後來有人買大南瓜,他也把收入以客戶的名義捐贈廟宇,雙雙功德無量。
餐桌上出現的南瓜就沒有這麼大了。杉林的南瓜品種以冬天出品的東昇、一品南瓜最富盛名,東昇為紅皮西洋南瓜,皮色鮮艷奪目,瓜肉纖維綿密,甜而多汁;一品果實厚扁,表皮青綠,果肉橙黃,粉鬆味甜鬆軟帶有栗子口感。另外還有外表全白的李白南瓜,成熟時水分最少、澱粉質最高。鍾振新除了種出巨大南瓜,也是將南瓜從伏地種植改為棚架網室種植的先行者,南瓜的表皮更漂亮,質量更佳、價錢更是頂呱呱。
鍾振新以棚架網室栽種南瓜(林芷琪攝,2020)
杉林的廟宇在新年期間常可見到鍾振新敬獻的大南瓜(林芷琪攝,2020)
玻璃櫃裡的精品瓠瓜
瓠瓜,也就是葫蘆,也是杉林盛產的瓜果之一,常見家家戶戶門口都會種一棵,沒事就用瓠瓜絲、麵粉、紅蔥頭煎成香味四溢的「蒲粄」,或是悶煮再加蝦米、胡椒粉炒熟,是杉林人熟悉的家常味,誰也想不到這麼平易近人的瓠瓜,也能成為閃閃發亮的夢幻逸品吧?
民國85年(1996)為發展一鄉一特色,新庄國小黃泓清校長邀請葫蘆雕刻家龔一舫老師來到杉林教課,杉林的葫蘆開始長成了藝術品。另一位杉林在地的葫蘆雕刻家何明賢,則是看見了葫蘆雕刻在杉林發展的潛力,不只自己將技藝精進,還開設了「杉林葫蘆藝術館」培育葫蘆雕刻藝術藝師、展示葫蘆藝品、開設DIY活動,將葫蘆雕藝術從種植、製作、展示、販賣,連結成一條完整的產業線。
新庄國小葫蘆雕刻藝術館內的展示作品(林芷琪攝,2019)
開設杉林葫蘆藝術館推廣葫蘆創作的何明賢及其作品(林芷琪攝,2020)
何明賢自小習字,親手書寫的書法字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何明賢攝,2020)
雕刻用的葫蘆與實用的葫蘆在種植時還是有小小的差異,要注意到果實端正且避免蟲咬,而且須等到果實完全木質化之後才採收。採收後還要還要花三周左右的時間做後續處理,才可以成為一顆等待被雕刻的葫蘆。目前杉林區的葫蘆雕館舍除了何明賢老師開設在大愛園區與大坑1號的兩處杉林葫蘆藝術館之外,作為杉林葫蘆雕刻藝術濫觴的新庄國小也有一處「葫蘆雕刻藝術館」,館內鉅細靡遺的介紹了葫蘆雕刻的技法以及多樣化的葫蘆藝品,是葫蘆雕刻初心者很適合去走訪的地方唷!
把各種瓜瓜全面網羅─杉林瓜瓜節
在莫拉克風災之後,滿地的爛瓜讓農人欲哭無淚,整理收拾好家園與心情,勤奮復耕了南瓜、木瓜等優質瓜果,產量豐碩。但種得好還是要擔心銷不出去,農人的好朋友農會看到了一張張苦瓜臉,便在民國99年(2010)發起搶救瓜農行動,在農會旁舉行「瓜瓜節」,不只賣瓜,還有「瓜王」選美、瓜瓜大餐等活動,號召民眾吃瓜、買瓜,讓瓜農有個溫暖的冬天。
不知道是瓜太好吃還是杉林太神秘,瓜瓜節真的打響名號成為杉林的亮點,民國105年(2016)之後區公所接手擴大辦理,在每年的11月底到12月初,杉林瓜瓜豐收的時節,紅色木瓜、白色苦瓜、棕色葫蘆、綠色南瓜組成繽紛的瓜瓜大軍,熱烈迎接來訪的民眾們。
吃瓜瓜、頂呱呱,在瓜果之鄉杉林的冬日,永遠是想不到的熱鬧喔。
參考資料
相應文化資源項目:
【建築 一般建築】杉林葫蘆藝術館、葫蘆雕刻藝術館
【藝術與技術 工藝技術】何明賢葫蘆藝術創作
【藝術與技術 生活技藝】何明賢種雕刻用瓠仔、鍾振新種番瓜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