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落與建築景觀 -

伙房屋的防禦設施

吳聲淼 撰述日期:2023/8 新增日期:2023/8 更新日期:2023/10
    昔時墾拓,不但漢人時常與原住民發生衝突,漳、泉、客等漢人族群之間也常為爭奪土地而械鬥,再加上治安欠佳、盜匪出沒,同籍移民唯有彼此結社並互相機動支援求生存,私人宅第建屋時亦特別加強防禦設施,以抵擋攻擊、防範入侵。另外,除了防禦可見的敵人之外,對看不見的無形世界,如神鬼邪祟等無法解釋的現象,以及大自然的災害等,亦都需要防禦,因此居民設置各式辟邪物來撫慰恐懼無助的人心。

    清代新埔各庄,皆成散居聚落。客家莊院建築多具防匪之效,富者蓄兵養勇、牆厚門壯,開門則伊歪作響,關門則萬夫莫敵。以潘屋而言,大門五直槓,外加橫槓,門側尚有「銃孔」(槍眼,可對外發射)。至於窮人佃農、販夫走卒,則土牆茅頂蓬門虛掩即可,家徒四壁,無物可偷。

    潘屋的建築構造的特色有與一般房舍較為不同的防禦特色。體建築不僅設置了雙層院牆,使用了大量的紅磚作為建築材料,在部牆面的重要位置亦做有外寬內窄的槍孔構造,且潘屋的各種窗戶或通風口,均做有磚造格柵,可以防止外人直接侵入。此外,屋中各扇出入口背側,除設有常見的門閂以外,尚置有用以安裝垂直向木棍,以固定門板的插銷痕跡,整體建物在在反映了潘屋新建初期新埔地區的社會環境與特質。    

    其他宗祠如蔡屋,蔡景熙蓄兵以外,設有銃櫃 (軍火庫),五分埔陳屋陳朝綱、新埔潘屋潘榮光,也皆備傭兵丁勇;而四座屋徐屋,亦多強悍之士,以竹圍自成莊堡。 現就新埔地區伙房屋有形及無形的防禦設施,說明如下:

壹、有形的防禦
有刺竹林、圍牆、銃眼、銃櫃、栓杆、伏兔、隘門等。

一、刺竹林
    台灣人的村落和住宅多半都以竹叢環護,並特別稱之為「竹圍」。新埔鎮上的宗祠中,在靠山的宗祠中就有種植刺竹林,做為防禦工事,因為竹子有刺,可當作鐵絲網防禦敵人的入侵。如林家祠、范家祠、枋寮雙堂屋、吳濁流故居等屋後都有密植刺竹。

二、圍牆
    圍牆在民居建築中具有多重功能,可用來劃分空間、連接建築、防禦外敵入侵,同時還有美化環境的效果。新埔的宗祠,一般都有圍牆的設置,其中吳濁流故居和潘屋更有兩道圍牆,是用來防禦盜匪的,尤其是舂柄賊。

   
吳濁流故居有兩道圍牆 潘屋也有兩道圍牆

三、銃眼
    銃眼有稱「銃孔」或「槍孔」,為中國傳統建築之牛馬牆(城牆與城壕之間的牆)、敵台(城牆上的防禦塔)、隘門或民居門樓牆上常見的小孔,外小內大,以利從內射擊,外部卻不易覺察其位置。當門扇關閉時,可用火銃等火器向外射擊以防範入侵。
 
   清代民間富戶多自備大銃,以防萬一,而銃眼則正是因應此防禦武器所設置的建築方式。槍孔乃於牆體留設錐狀之空間作為槍械射擊之防禦洞孔,並依其孔徑及高度而決定射程範圍,形成密集之防禦網。新埔潘屋在修復過程土埆牆體裝修層剔除後,發現舊制槍孔計16處。槍眼之大 小、位置(高度)及構法不一定相同。新埔潘屋槍孔之內孔大小,最大部分之長、寬為 33*19 公分,槍孔配置於正身(神明廳)子孫巷處,其離地高度約為95公分;最 小之長、寬為11*11公分,槍孔亦配置於正身(神明廳)右側之子孫巷處,其離地高度約為 74 公分,顯示正身(神明廳)之重要性,需配置密集且多樣之防禦網。槍孔之構法亦有不同做法,初步歸納有三種做法。分別為槍孔四周皆以尺磚為壁面之作法;上、下為尺磚,四周為砂漿粉刷 及四周皆以砂漿粉刷為壁之作法。而位於旱坑里上樟樹林的曾屋,牆上除「銃孔」外,還設置了「標槍孔」。

上樟樹林曾屋的銃孔(攝影:曾昭烱,2021)

上樟樹林曾屋的標槍孔(攝影:曾昭烱,2021)

吳濁流故居有兩道圍牆

潘屋也有兩道圍牆

潘屋槍孔近照

潘屋槍孔

四、銃櫃
    銃櫃,又稱銃樓、槍櫃或槍銃櫃,主要是指置在高處的架槍小閣樓而言,一般在低處的,則只有稱『槍孔』而已。在舊時械鬥或防範土匪入侵時,居高臨下的銃櫃便發揮了觀察、遠眺、監守並得透過其槍孔(銃眼)發射彈藥,讓敵人知難而退。多為二層樓,可供瞭望與存放兵器,並有銃眼以利射擊,多見於偏遠山區的宅第或是官紳豪宅。新埔街蔡屋設有銃櫃,今已拆除。

五、栓杆、伏兔
    為防門被輕易推開,故在實心板門背面再加上幾根橫木或豎木,以便將門牢牢頂住,稱為「栓杆」。而在門板下的地面相對位置鑿插孔,則稱為「伏兔」 ,以利豎栓杆上下槽對插。吳濁流故居、潘屋街有「栓杆」和「伏兔」的遺跡。

位於上樟樹林的曾屋,惟因位處山區較偏遠之處,為特別強化防禦功能,包括堂屋明間大門除了門閂以外,在門檻後方地上設有伏兔(石塊鑿的孔洞),搭配門上方6個連楹榫眼,以6隻栓杆插入上下對應的榫眼及槽孔內,構成堅固的防禦設施。

上樟樹林曾屋門上方連楹6個榫眼對應下方6個伏兔(攝影:曾昭烱,2021)

曾屋門檻後方孔洞(伏兔)已填平(攝影:曾昭烱,2021)

汶水坑徐屋石板鑿製的伏兔保留狀況相當良好(攝影:范明棋,2021)

潘屋插銷固定處

潘屋「伏兔」

六、隘門
    隘門,中國傳統建築之一,為相當普遍設置於村落或城市街道巷弄中的防禦建築。形式有磚石造的牆門及單開間的門樓,平日入夜後即行關闢,以確保居民的安全。就功能上,隘門除了可防止盜賊外,也有防範族群衝突的功能。在台灣,隘門型式傳自客家或閩南傳統建築居多,主要功能除了阻止盜賊進犯外,也預防了分類械鬥。五分埔陳屋陳朝綱故居則有隘門的設置。

七、無形的防禦
    在台灣民間無形的防禦有:八卦、照壁、石敢當、風獅爺、劍獅以及其他的守護神等(即各路神明:有供奉於廳堂內的觀音菩薩、媽祖,亦有供於室外的天官、村頭村尾的土地公等)。客家三合院中比較多在廳堂內供奉觀音菩薩、媽祖等,亦有供於室外的天官、村頭村尾的土地伯公等。

參考資料

口述資料來源:
蔡元彰民國36年生;2020.03.01於家戶受訪。
吳永洋/民國56年生;2019.12.16於家戶受訪。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建築/宅第】汶水坑東海堂徐屋公廳
【建築/宅第】上樟樹林三省堂曾屋

區域(鄉鎮)

新竹縣 新埔鎮

類型(屬性)

聚落與建築景觀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