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落與建築景觀 -

尋找赤柯寮的五座石橋

文:范明棋 撰述日期:2023/3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出生於日昭和 8 年(1933)的朱增龍先生表示,他的父親朱木材,生於日明治 44 年(1911),卒於民國 81 年,日本時代曾任赤柯寮甲長。他們家從阿公(朱石妹)開始就世居赤柯寮,這也是赤柯寮村民一致推薦,請朱先生介紹赤柯寮歷史的原因。

朱增龍敘述:「中坑因山脈區隔,分作 2 水, 一水是中坑 1 到 5 鄰;一水是赤柯寮柯寮 6 到 10 鄰,其中 9 到 10 鄰又為小溪作分界,因此,他們這一條路線到山上,只有 6 到 8 鄰。赤柯寮是偏僻的山區,以前的路都是小小一條,或是田崁路,從村子外面走進來,會經過幾條大大、小小的「樹枋橋」(木板橋),當然也有用竹子搭設的橋,有時候小孩子調皮會從木板跳過,還記得較長的橋,沒辦法跳過的大約有 5 條,而且那時候的橋沒有特別取名字,只有以地形或鄰近誰家作稱呼,例如從外面走到赤柯寮的第一條橋,叫做「第一座橋」,還有的是林屋田頭橋、林屋田尾橋、某某轉彎橋、窩尾橋。」

朱先生另述:「竹、木造的橋,使用到民國 41 年。那年我 18 歲,村長通知大家說道路要拓寬了,因為經費有限,如果大家想要建造石橋,我們這線道上的 3 個鄰,每一戶都要派一名年滿 18 歲以上的壯丁出來幫忙,到中坑的另一個山頭,也就是越過這座山的背後,去把石板背回來。平均算下來一個人要揹 2 塊石板, 1 塊石板大小為「一才」(尺)四方,就這樣, 加上家裡無法出席的人,我總共揹了 9 塊石板。當時搭設的石橋共有 5 座,費時 1 年多,記得石橋完成後,也沒有特別取名字。」

我們前往朱增龍先生所說的「赤柯寮的第一座石橋」,就在靠近駁坎一側的樹下, 立有一面石碑。朱先生表示, 那面石碑是民國 70 年道路再次拓寬時,他在草堆裡發現的,也不清楚是甚麼,就把它立起來了。石碑上陰刻文為「民國 43 年樂捐芳名」, 上面記載 4 座橋名,「福壽橋」、「福祿橋」、「福康橋」和一座缺一字的「□寧橋」。就在民國 70 年道路拓寬後的這座「赤柯寮的第一座石橋」,橋墩上可見「福祿橋」字樣。

民國 43 年赤柯寮 4 座橋樂捐芳名石碑(范明棋攝,2020

中坑赤柯寮第一座石橋 福祿橋(范明棋攝,2020

石碑上亦記載當年的村長范光海,雖然范光海老村長已不在世,不過透過朱先生引薦,我們直接造訪老村長的弟弟范光權先生,但他老人家表示沒聽過這幾座橋名。爾後我嘗試問了幾位年紀在 60-70 歲的耆老,結果, 他們也都表示沒注意過橋名,因此石碑上記載的橋,沒人知道在哪裡。

沿著路,繼續依照朱先生指引的地點,我們找到第 2 座林屋田尾石橋,但是已經完全被新橋覆蓋無法看見橋底。第 3 座林屋田頭石橋,在其中一側還可以看見石拱門。而窩尾的那一座橋,目前橋面橋墩上立有「中坑 3 號橋民國 79 年竣工」,仍可清楚見到橋下的石拱。但 5 座中,還有一座不知名的橋,朱先生說多年沒往山上跑,忘記在哪了,我們也無緣造訪。

第 2 座林屋田尾石橋已被路面覆蓋(范明棋攝,2020

第 3 座林屋田頭石橋 (范明棋攝,2020

中坑 3 號橋-橋面現況 (范明棋攝,2020

窩尾橋橋下石拱 中坑 3 號橋(范明棋攝,2020

耆老回憶,砌建石橋解除了木板橋經常需要維護的困擾,橋下小溪是他們小時候常去抓魚、抓蝦的地方。民國 70 年間道路拓寬, 石橋保留作支撐橋樑的橋墩使用, 混凝土直接舖設在石橋之上。民國 94 年, 再次拓寬道路和鋪設柏油路面,加上人煙罕至的橋下被視為危險的地方,多數人已經忘記路面下還有石橋的存在。

參考資料

口述資料來源:
朱增龍日昭和 8 年生(1933;2020.03.20 於中坑村赤柯寮受訪。
范光權日昭和 6 年生(1931;2020.03.20 於中坑村赤柯寮 10 鄰受訪。
鍾雲材/日昭和 16 年生(1941);2020.06.23 於中坑村赤柯寮 8 鄰受訪。林永堯/民國 43 年生;2020.03.20 於中坑村赤柯寮受訪。
徐勳賜/民國 55 年生;2020.06.22 於水坑村油茶園受訪。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建築/一般建築/碑碣】民國 43 年赤柯寮四座橋樂捐芳名石碑
【建築/一般建築】赤柯寮第一座石橋
【建築/一般建築】赤柯寮林屋田頭石橋
【建築/一般建築】赤柯寮中坑 3 號橋

區域(鄉鎮)

新竹縣 芎林鄉

類型(屬性)

聚落與建築景觀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