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落與建築景觀 -

飲水思源 西湖鄉水圳風光

劉榮春 撰述日期:2023/7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客家先民克服地形限制,鑿溝開圳引水種良田,建立家業,繁衍子孫。西湖溪(舊名打哪叭溪)貫穿全鄉,打從清乾隆年間迄今,數代先民即建立了發達的水圳灌溉系統,並在地表留下許多文化景觀。
清光緒19~20年間成書的《苗栗縣志》提到當時西湖鄉境的水圳資料如下:二湖圳距縣西一十四里,其水一於三湖七張陂引入、一於鴨母坑陂引入,灌田三十三甲;三湖東圳距縣西一十三里,其水於槺榔潭引入,灌田三十餘甲;三湖西圳距縣西一十三里,其水於四湖溪引入,灌田五十六甲;四湖東圳距縣西一十五里,其水於五湖溪由石頭灣鑿山二十餘丈引入,灌田一十七甲;四湖西圳距縣西一十五里,其水於五湖溪水頭陂引入,灌田七十餘甲 。

苗栗農田水利會灌溉水圳圖

高埔圳汴頭水門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網站之苗栗農田水利會灌溉水圳圖 顯示,西湖鄉境內圳路幹線列名者有:高埔、高埔上、高埔下、五湖上、五湖中、茅子埔、中埔河底、水頭屋、石頭灣、東三湖、西三湖、公館、七張圳、十三公圳等。不過,歷經農地重劃、圳路改道後,清初舊圳水路與名稱已有所改變,但也積累了數代人在土地留下的建築文化景觀。
水圳引水不只是灌溉,在浣衣洗滌上亦能發揮其功用。疊石立板截擋水流,造出一方小池,池岸擺石頭加木杵,就能洗滌衣物,地方稱作「洗衫(衣)坑」、「洗衫衣窟」、「圳溝脣」。平日洗衣洗物、年節殺雞宰鴨,夏日也是小朋友戲水的好去處,幾乎每條水圳接近住家或伙房邊的橋岸緩流處,都有洗衫坑。
曾任西湖鄉長的楊秀瑕(民國48年生)指出,洗衫坑是客家婦女勤儉持家之象徵,又是婦女串門子聊天的好地方。民國87年她擔任鄉長時,向水資源局申請經費,陸續在高埔村法龍寺入口附近、徐屋伙房入口、下埔村邱屋伙房入口、水頭屋等4處洗衫坑加蓋遮雨棚,一時間幫洗衫坑加蓋屋頂的「洗衫亭」蔚為風尚,五湖、四湖村等表社區也跟進申請或自籌經費為洗衫坑加蓋雨遮。民國106年她代理鄉長期間,考量鄉親天黑洗衣不便,再為4座洗衣亭加裝夜間照明裝置,增添鄉間水圳浣衣新夜景。

大份田埤舊建築

大份田埤舊運水橋

五湖埤頭面路下舊拱橋

現代家庭電動洗衣機雖然已經十分普遍,但在西湖鄉仍有許多鄉親習慣到水圳的洗衫坑浣衣洗物,聊天交流情報。部份腹地空間足夠的洗衣亭,更添購扶攔、石桌、石椅,方便鄉親泡茶聊天,延續西湖水圳文化風景。
本次普查發現舊水圳建築有三處:兩處是龍洞村大份田埤水利設施,包括水泥埤頭與引水洞,還有一座磚砌運水橋,雖然停用逾半世紀,但建築結構尚稱完整;另一處是五湖村埤頭面張屋進出越圳道路下方的日本時代老磚橋,經歷多次橋面道路拓寛整建工程,依然扮演圳面道路橋基角色,可謂「老驥伏櫪」。
民國36年完工的大份田埤,築埧攔水、鑿洞引水、沿山壁開溝導水,順應地勢將灌溉水源分配到下游,還興築磚拱運水橋,解決了鴨母坑南坑到店仔街水田灌溉問題。大份田埤的埧基堅固,撐過八七水災洪水,卻挺不過上下游住戶的用水爭議,已經廢棄近半世紀,僅剩水門及越水橋建築,見證光復初期鴨母坑的水利工程。
《西湖鄉志》記載,大份田埤屬於鴨母坑地方水利工程的一部份,係苗栗水利委員會於民國36年勘測設計施工,在鴨母坑溪大份田段築埧攔水,開鑿長約3公里長的導水路,引水到下游灌溉,解決龍洞、三湖、二湖地區約60公頃「看天田」供水灌溉的問題,於民國37年竣工。附近住戶李朝國(民國38年生)說,民國50年代,小時候曾經大半夜去巡水圳,後因上游截斷水流,下游無水可灌溉,產生爭議;雖然下游用戶打贏官司,大份田埤從此不再攔水灌溉,農家改在田腳抽取河道水源灌溉迄今。

五湖村賴屋洗衣亭

高埔圳入口洗衣亭

下埔邱屋伙房洗衫坑

高埔村徐屋路口洗衣亭

大份田埤埧頭的混凝土埧基尚稱堅固,但南側碼頭的引水洞口已經淤塞,設柵欄的洞口留有大份田埤的橫額。李朝國(民國38年生)說,大份田埤截水導入南側引水洞,水路往下游沿南側河道山壁水路,一路灌溉下游第一、二、三鄰水田,甚至到三湖店仔街,埤頭面的小路,是早年燥坑渡溪的重要通道,壩體卵石混凝土結構用料扎實,民國48年八七水災主結構未損壞。住在附近的黎順欽(民國34年生)表示,大份田埤引水洞長度20多公尺,洞內高約為成人身高,小時曾進去水洞玩,洞裡蜆仔很多。
大份田埤往下游,直線距離約300公尺處山溝上,有一座磚砌單拱運水橋,亦已停用多年。拱基下方有卵石水泥結構,拱圈為三層砌磚,拱型介於雙心拱與尖拱之間,拱尖連接上方運水道,橋面寛約90公分,水道寛約40公分,砌建超過一甲子,大小地震造成不少裂痕,但結構尚稱完整,橋面長滿雜草灌木,因為上、下水路已經截斷,只有在地年長者知曉其運水歷史。
五湖村埤頭面張慶祿公廳聯外小路下方,藏有一座日本時代的老磚橋。耆老張永繼(日昭和5年生/1930)說,這條小路以前是當地往來鴨母坑船底窩的步道,因為必需跨過一條水圳(五湖中圳或茅仔埔圳),最早竹橋鋪木板通行,在日本時代,他的阿公張來盛,發起改建磚拱橋,經歷多次水災也沒事。橋座為單拱結構:長約270公分、高約150公分、寛約200公分,橋柱下為卵石水泥結構,藏在路下多年,鮮少外人知曉。

五湖茅仔埔圳入口水門

下埔水頭屋圳

參考資料

沈茂蔭,1962,《苗栗縣志》,下冊,頁256。
網址:httpwebgis.sinica.edu.twmap_irrigationCanal_B11.html,20211122。
參考資料
地方志:沈茂蔭,1962,《苗栗縣志》,下冊,頁256。
網站資料:httpwebgis.sinica.edu.twmap_irrigation/Canal_B11.html,2021/11/22。
口述資料來源 訪談對象 楊秀瑕/民國48年生。
                                       李朝國/民國38 年生。
                                       黎順欽/民國34年生。
                                       張永繼/日昭和5年(1930)生。
引用普查票:
1.四湖水頭屋圳
2.四湖石頭灣圳
3.鴨母坑大份田埤
4.二湖公館圳
5.下埔村9鄰水頭屋洗衫坑
6.龍洞村運水磚拱橋
7.五湖村埤頭面路下磚拱橋座

區域(鄉鎮)

苗栗縣 西湖鄉

類型(屬性)

聚落與建築景觀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