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與技術保存 -

祖先畫像

作者/攝影 黃莉芸 撰述日期:2023/1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民間祖先崇拜,除以神主牌祭祀之外,也將祖先的像掛在廳堂供子孫追憶、懷念。民間稱活人的畫像為「壽像」,如果是追念祖先遺容,則稱之為「追容」。追容畫像的方式是由子孫直接描述或根據子孫的容貌特徵描繪,或由畫師就畫譜中的眼耳鼻眉等相像處綜合畫成,但由子孫指認到滿意為止。

在客家諺語中流傳著:「天大地大,父母最大」,表現出對祖先的崇敬,所以才會有「神在廟,祖在堂」的習俗。祖先畫像充份反映客家人這份對祖先的崇敬,依照習俗,祖先畫像掛在家族祠堂或是家中廳堂,提供後代子孫瞻仰敬拜。祖宗畫像不但有別於一般的肖像畫,更因畫像背後的倫理、宗教、情感的導向,使得它轉化為連繫家族情感,強化家人內在向心力的形像。 

       祖先像中有許多身著官服,有的可能做過官,有的可能為滿足先人做官的心願死後穿官服。許多客家式祖先畫像,男人絨帽素面藍服皂袍,女人髮式清爽頭戴紅花,穿藍裙皂袍,顯現客家人質樸務實的特色。不過到了日本時期,祖先畫像開始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不再穿著官服,而是以比較接近現實人生樣貌出現。

使用的畫法及技巧也改變許多,炭精擦筆為主要工具,以素描的基礎,加上層次堆疊與反覆擦揉,將畫中人物光影變化模製至極似相片效果。炭精筆畫興起於20世紀初,描繪手法有著擬似黑白照片影像呈現的質感。其神情流露出家人所熟悉的樣態,安靜地坐在畫面中的居家空間內,眼睛朝前似乎在凝視著在祠堂或廳下的子孫。

受到西洋肖像畫的影響,這個時期的祖先畫像開始描繪人物的表現方式,將人物的身體特徵、個性,藉由表情、衣物肢體動作與背景繪製,構成平面的人物樣貌。祖先畫像的主角當然是肖像本人,但是畫師在構圖上也會將一些象徵意涵的物品表現在其中,例如:在邊桌上的植物,屏風壁上掛的字畫所代表的象徵意涵。

吳春雄家中的廳下兩側牆壁各掛一幅男祖先與女祖先的畫像,畫像中的祖先是吳春雄的祖父母。繪製的時間是民國56年,繪製者是位於東田洋雙峰畫院的賴復豪。

畫像中的男祖先端坐在西洋式的靠背椅上,身著黑灰色八字領前襟正5顆紐扣中山裝,腳下著白襪、弓鞋,雙手平放於腳上,右手握著白色手帕。椅子旁邊的桌子上鋪白色桌巾,下墜白色流蘇,上面擺放一盆蘭花,蓋杯茶杯上有壽字。背景的右邊是「松鶴廷年」掛畫;左邊掛字,中間為壽字,兩旁為對聯,書寫內容為畫像中祖先的生平評價,上聯「披星戴月甘苦備常善心自有後報」,下聯「創業成家揚顯聲名繞膝皆出孝賢」。

女祖先的畫像,穿藍色大襟衫、黑裙,端座於洋風靠背椅,雙手分開置於裙上,手上握著白色手帕,腳下著黑色弓鞋,面露微微笑容。旁邊的圓桌與靠背椅為同一套家俱,三角腳,桌巾自然下垂成皺摺,上面挿著一盆菊花,蓋杯茶杯上有福字。

日昭和12年(1937)繪製

祖先畫像都會將夫妻的畫像掛在一起

民國56年繪製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吳春雄(民國36年),受訪時間:2020年5月28日,受訪地點:銅鑼鄉西田洋吳宅。
2.張二文,〈傳統與變容-六堆客家地區祖宗畫像與畫師的調查研究〉,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624&PageID=39779。

區域(鄉鎮)

苗栗縣 銅鑼鄉

類型(屬性)

藝術與技術保存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