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儀式與節慶 -

三義雲火節的慶典活動與草龍製作

羅錦田 撰述日期:2023/8 新增日期:2023/8 更新日期:2023/8
三義雲火龍節是2008年客家委員會入選推動的客庄十二大慶典之一,客家先民把「龍」的神格定位在人與神之間,這也反映出客家人對神的尊敬與信任。而在「雲火龍節」中是藉由五穀大帝祭典請龍、降龍的儀式,同時加上客家獨特的街龍遶境、祭拜習俗,並在龍身上插滿香火,稱之為「香火龍」。讓香火龍遶境出巡為全民祈福、除煞賜福,祈求平安豐收。在活動中全鄉鄉民會參與創意踩街遊行、民俗技藝、採茶戲曲及DIY比賽的活動。此一節慶也展露客家子民謝天敬神、歡慶豐收的精神。雙潭社區以稻草編織結成的「雲火龍」,在龍身上插滿香火巡鄉繞境,象徵著源遠流長的希望火炬,帶動鄉民祈求平安,每逢農曆四月廿六日「五穀大帝誕辰日」,邀請至親好友回到居住的故鄉共同慶豐收。

活靈活現的草龍,會在沿街舞動的時候,提供給沿路的民眾插香祈福,尤其在夜晚的時候,全身插滿香的草龍香煙繚繞,星火點點,舞動起來更有一種神祕感,看起來,就像龍在香火中騰雲駕霧一般,所以又被稱為香火龍,雙潭社區由傅學榮先生開始創作初型並教授社區成員共同參與製作,於是三義雲火節由此孕育而生。

三義雲火龍發展的初期,其實是以元霄節為想像的,當時三義的雙潭社區為了發展自己的元霄節活動,於2007年首開試辦雲火龍節,他們先利用田間的稻草編起稻草龍,再於元霄節期間先接接受民眾插香祈福,再沿街舞動賜福,沒想到這項活動竟受到村民歡迎,並希望隔年繼續舉辦,雲火龍節就此成了三義的特色節慶。

從14年前雙潭社區傅學榮先生始創製作的龍頭至今,雲火龍製作都由雙潭社區守望相助隊員們承辦,他們多年來默默奉獻的無私精神令人十分感佩。 

雲火龍的骨架以竹篾製作。(傅傳仰提供/2020)

製作雲火龍的隊員,在秋季農民割完稻穀後,就要向農民商量,請其留下預計數量的稻草,然後將稻草曬乾了,分別捆綁好運回倉庫,等待紮龍使用。每年在過年前會先紥好一條龍,預備於元霄節活動時出場,所以等割稻完即將開始準備紥龍的工作。

每次到關聖宮樓下廊道現場工作的隊員,約有十人左右,大家分工合作,在準備材料上,桂竹、鐡絲、草繩等是基本的物件,而電鋸、手鋸、柴刀、簾刀、剪刀,鐡槌、鉗子、手套、電鑽等一樣也不能少。

傅學榮先生始創製作的龍頭,經過多年的改良測試和現正的樣式已經不一樣了,這是自然的演變,最初的龍頭製作是以稻草為主要材料,耳朵和龍角、鬚都是用鐵絲纏繞著稻草即完成,但現在使用竹子當基座的方式,使得龍頭較為紮實,外觀也更有龍的神韻。整條龍看起來美觀,舞動起來也靈巧流暢。

現在龍頭部份都由吳炎全、吳金祥和吳金田三人負責施作,其他隊員製作龍身龍尾部份。一條草龍間隔6尺一節,共有9節,從開始製作到完成約要二個月的時間,當然因為沒有每天製作,所以他們事先都有做評估!在預定時間內必能完成使命。
2008年,客委會為了發展客庄文化節慶,特別將三義雲火龍節選入其中,從而再現了臺灣雲火龍的文化與內涵,這項節慶發展至今,相關祭祀的科儀已經相當完備,包括遶境、祭祖、接龍、遊龍、舞龍及送龍等,並結合三義地區的稻米、霧鄉及客家人崇拜龍等文化元素,完成在地化的工作,另外龍頭的製作也由來的草編改為竹編,多年下來,三義已經成功再現雲火龍的客家文化,每年創造大批人潮及無限商機。 

雲火龍開光點眼儀式。(羅錦田攝/2020)

雲火龍表演。(羅錦田攝/2020)

雲火龍化龍昇天。(羅錦田攝/2020)

三義雲火龍節為每年苗栗縣三義鄉的重頭戲,主辦單位三義鄉公所搭配五穀宮神農大帝誕辰,特地規劃了一系列的雲火龍節活動,從開光點睛拉開序幕,搭配活動記者會的行銷與宣傳及萬眾矚目的雲火龍晚會,一直到化龍返天,活動精采絕倫,不容錯過!只是今年因為疫情關係舉辦時間延後至10月份,但活動依然精彩值得觀賞。今年邁入第14年,於10月15日至18日展開,除持續筊擇聖田、請迎雲火神龍、開光、化龍及跈龍等傳統儀典與節目,還安排舞團演出「話說雲火龍」,以舞蹈述說雲火龍的故事,三義鄉公所邀請大眾走入三義,體驗客庄之美。今年也結合「雲火龍客英繪本故事」及專業舞團「客演舞集」,依據雲火龍故事編舞演出,於17日雲火龍晚會上演,還有樵樂雅集、陳孟蕎、黃瑋傑等客家歌手團隊演出。結合在地居民古法編製雲火龍及傳統跈龍遊庄頭節慶喜悅,為三義祈福,讓世界看到慢城三義。

雲火龍表演。(羅錦田攝/2020)

雲火龍節的表演活動。(羅錦田攝/2020)

三義雲火龍提供擲筶比賽給民眾參加。(羅錦田攝/2020)

參考資料

1.彭歲玲,2017,《雲火龍》。苗栗:苗栗縣政府。

區域(鄉鎮)

苗栗縣 三義鄉

類型(屬性)

民俗儀式與節慶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