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與觀光 -

三義與木雕

林錫霞 撰述日期:2023/8 新增日期:2023/8 更新日期:2023/8
三義鄉有豐富的山林資源,除了曾經創造輝煌的樟腦與香茅等歷史傳奇,三義也是木雕之鄉,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木雕巿鎮。依據三義鄉志記載,它的起源和自然環境中的樟樹有關,多霧濕冷的氣候使得樟樹滿山遍野,許多廣東粵籍漢人入山開墾,從事焗腦及伐木製林等生意,而伐木採樟煉腦後,已經伐完的土地經過整理就拿來種稻、種茶,而整地同時遺下的許多樹頭與根部,就變成雕刻的好材料了(李碧勳,2009:225-6)。
客家人拿樟樹根來做雕刻,其實是一大串的意外。三義鄉志提到在早期新整地旁邊會出現許多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朽木,這些木頭或經風吹雨打,或經白蟻蠹食,展現一種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於是有人拿回家中經清理、加工後,便成了一件美麗的木雕藝術品,這些作品,竟頗受日本人喜愛,從而成了一項可以營生的產業。而為了供應三義木雕產業的持續發展,三義還一度流行「挖樹頭」的工作。業者們為了把地底下的樹頭找出來,會用一根削尖的鐵棒向地一戳,當抽起聞到樟樹香味時,便是「挖到寶」了,如果挖到樹瘤,那就價值連城了。三義鄉民因為懂得利用這樣的天然資源,便可擁有不一樣的生活享受,甚至走出另條不同於務農的蹊徑(李碧勳,2009:226),就歷史而言,讓人實在太驚訝,不得不擊節嘆服客家先民的眼光與智慧。
三義第一家木雕工廠叫「東達物產」,這是一間由三義鄉民吳進寶(1886—1931)與日本商人江崎(崗崎政太郎)合股成立的木雕會社。據吳進寶曾孫吳裕民(1967~)表示,民間盛傳三義木雕由他阿太(曾祖父)開始是沒有錯的,但是起源並不是他到山裡撿柴,發現樹頭有白蟻蛀食,覺得很美而拿回來整理。實際上整個故事是從一隻雞開始的:話說當年,他們吳家剛從新雞籠搬到三義,有一天吳進寶從祖宅老雞籠回三義時,順手抓了一隻雞,但因為路途遙遠,用單手抓著其實並不輕鬆,所以就在途中順手撿了一根木棍充為扁擔,把雞綁在一端後,就翹著回家,走著走著,他又覺得扁擔的一端有雞,一端無物,還是很不好走,剛好在半路上看到一個風化木,略具美感,便撿起綁在擔子的一端,這時兩邊平衡了,吳進寶這才滿意地走回家(吳裕民口述) 。
吳裕民說,回到家裡以後,吳進寶先把這個樹頭略加修整、上漆加光後,便當成家中擺飾,當時已經是日本時代了,有一個叫崗崎的日本人,是他阿太的朋友,經常到他家裡做客,一天崗崎來訪,看到這個作品非常喜歡,便出價買回。吳進寶當時對這種經過整理的樹頭竟然可以賣錢感到非常訝異,便趁著農餘開始往深山找去,這時他才發現,焗樟留下的樟樹頭更美,所以便和崗崎商議如何美化、加工、生產、營業及販售等事宜,日大正7年(1918)他以他兒子吳羅松的名義,和崗崎等人合開東達物產株式會社,奠定三義木雕產業發展的根基。
*吳裕民(2020.05.08)。訪問稿/林錫霞訪問。 
吳羅松(1911-1973)是吳進寶之子,東達物產成立(1918)那年,他才7歲,雖然紀還小,卻已經是東達物產名義上的負責人。吳裕民表示,吳羅松小學畢業後,便加入東達物產附設的「雕刻藝術傳藝所」,跟著日本師傅習藝,他跟他的父親吳進寶一樣,天生擁有頗高的藝術天份,各種技法一學就會,出師後,則主攻天然造型及動物雕刻,尤其老虎更是刻得栩栩如生,大獲好評,深受日人喜愛,因此和日本人做了不少生意(吳裕民口述)。

吳進寶之子吳羅松)左)與妻子合影。(吳裕民提供/2020.09.10)

東達物產公司。(吳裕民提供/2020.09.10)

東達物產公司內部集體雕刻的情形。(吳裕民提供/2020.09.10)

吳進寶於57歲便身故去世,時年20歲的吳羅松不得不擔起工廠重擔,成為「雕刻藝術傳藝所」的師傅並廣收門徒,知名的門下弟子即有李金水、羅崇森、劉金源、楊喜雲、吳集賢、楊傳福等人,這些弟子後來形成二個分支,一支以羅崇森、劉金源等人為主的支脈留在三義,從事天然造形及動物雕刻,一支以李金水為主的支脈則到通霄發展佛像和人物雕刻,二個支脈,均同源於吳羅松,可知吳羅松在三義木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東達物產成立後,立刻帶動三義木雕相關產業的發展,到了日昭和4年(1929)三義已經有5家木雕工廠,其中日本人崗崎亦獨資設立一間,主要分布在雙湖、廣盛及雙潭一帶。臺灣光復後,日人撤離,曾在岡崎旗下擔任雕刻師的劉恴春則被受託經營岡崎所留下的木工商社(鄭錦宏,2009:472)。民國35年劉恴德成立「興業物產」,民國53年則改為「百吉行」,並以百貨精品店裝方式吸引顧客上門,沒想到果真門庭若巿,生意好得不得了,許多人跟風搶進,並在現今中正路一帶開起一家又一家的木雕藝品店,自此開啟木雕巿街新世代,三義也從此變成臺灣木雕觀光巿鎮,爾後,隨著媒體大力宣導,三義木雕更名揚海內外,經常吸引國外遊客指定前往參觀。

百吉行創始人劉恴春先生。(資料來源:雙湖村辦公室收藏,林錫霞翻攝/2020)

劉恴春的百吉行後來成了電影「小城故事」的發源地,「小城故事」以真人真事改編拍攝而成,由李行導演,電影紅星鍾鎮濤和林鳳嬌主演,同名主題曲則由鄧麗君演唱,轟動一時。這個故事發生在民國60年代,故事這樣的:有一天有位警備司令部的高官到百吉行參觀,他非常欣賞學徒習藝的勤奮和幹勁,便與劉恴春商量是否可以成為警備司令部的協力廠商,共同協助更生人習藝,以謀一技之長(鄭錦宏,2009:474)。這個建議立刻被劉恴春所接受,警備總部也立刻斥資在百吉行旁搭蓋宿舍,而更生人習藝期間,更吸引大批官員前往參觀考查,不但贏得各界掌聲,也常獲上級獎勵,變成政府重要德政之一。為了紀念這個輝煌的歷史,劉恴春為此還在店門口走廊寫下「小城故事不是一天拍起來的,三義雕刻始祖,貨真價實」等幾個大字。

百吉行藝術會館。 (林錫霞攝/2020

百吉行店門口仍寫著「小城故事不是一天拍起來的」等幾個大字。(林錫霞攝/2020)

百吉行後來因為劉恴春夫婦過世,產業後繼無人而於民國104年歇業,經常店門緊閉,但掛在走廊上的字句卻依然顯眼醒目,靜靜地說著三義曾經精彩又輝煌的故事。
民國67年三義交流道開通,為三義木雕觀光發展帶來新氣象,木雕街亦因此跟著南移到水美街上,形成現今的巿街樣貌。民國83年三義木雕館成立,隔年文建會(2012年改為文化部)亦以「三義木雕藝術節」為名舉辦全國文藝季,持續25年下來,為木雕在三義打下更加堅實與深厚的基礎,帶領臺灣木雕航向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資料

1.鄭錦宏,2009,<人物篇>出自《三義鄉志中冊》。苗栗:三義鄉公所。
2.李碧勳,2009,<木雕產業篇>出自《三義鄉志下冊》。苗栗:三義鄉公所。頁225-264。

區域(鄉鎮)

苗栗縣 三義鄉

類型(屬性)

產業與觀光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