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與觀光 -

芋見幸福──甲仙的芋頭產業發展

文|游永福 撰述日期:2023/12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這一張水彩畫好棒!把文化路芋冰城產業帶動的繁榮,完美呈現出來,充分展現了『甲仙芋冰城一條街』的熱況!」甲仙國民小學陳姚如校長看到了這一張水彩畫(圖17-1),眼睛一亮如是說。
 
甲仙文化路商圈的芋冰城,從甲仙大橋起算,有第一家芋冰城(客家)、世欣芋冰城(客家)、江記舊記芋餅(客家)、賓夏芋冰城、義鴻芋冰城、雅雪芋冰城(客家)、來來芋冰城、加美芋冰城、大統芋冰城、吉利芋冰城、世大芋冰城(客家)、三冠王芋冰城(客家)、統帥芋冰城(客家)與小奇芋冰老店(客家)等14家,客家鄉親經營的就佔了8家,亦即一半以上,這些芋冰城之所以能撐起一條街,是有來由的。

圖17-1 「甲仙芋冰城一條街」甲仙形象商圈水彩畫(陳正利繪,2008,游永福提供)

日昭和9年至16年(1934-1941),苗栗銅鑼的邱坤華(1885-1941),來到甲仙埔南奧腦寮蒸餾樟腦,只是遇到雨期,甲仙通往旗山的道路常常中斷;又逢戰爭時期,維修工作常常不濟,於是邱坤華為了解決腦丁蔬菜短缺問題,特別從故鄉銅鑼帶回了一批檳榔心芋頭種,栽種在腦寮的腦田旁邊的地面上。由於泉水不斷流動,土壤腐質土又多,所以芋頭發育良好,成熟芋頭有嬰兒的頭這麼大,而且好吃,當然芋梗與小芋頭都可口,因此製腦地出現了「內菜園」的新名稱;邱坤華,也名正言順成了甲仙檳榔心芋頭的祖師爺。溪流下游也栽種芋頭的腦寮所在地,則稱為「外菜園」(圖17-2)。
   
邱坤華往生後,平日一起參與製腦工作的長子邱阿北(圖17-3),承繼父業,繼續在內菜園蒸餾樟腦並栽種檳榔心芋頭。戰後,天然樟腦已經不敵價廉的合成樟腦,銷售量銳減,定居甲仙的腦丁為了維生,開始在山坡地種植芋頭。產出的芋頭有鬆、粉、Q特色,送往旗山與台南市場銷售,廣受消費者歡迎,甲仙鄉內乃掀起了芋頭種植熱潮。然而,旗山與台南的市場有一定的銷售量,所以檳榔心芋頭大量生產之後出現滯銷情形。

圖17-2 日明治37年《臺灣堡圖》裡的林氏「甲仙埔南奧腦寮」,亦即「邱坤華的內菜園腦寮」所在位置標示(圖資來源: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堡圖http//gissrv5.sinica.edu.tw/GoogleApp/JM20K1904_1.php,2020/9/17瀏覽,游永福編輯)

圖17-3 民國43年邱阿北全家合影,左起邱素玲(三女)、邱阿北、邱聰紀(長女)、吳綉妹(妻)、邱素琍(四女)、邱敏紀(二女)(邱素玲提供,陳誌誠掃描)

還好,民國42年至45年(1953-1956)首任甲仙鄉農會理事長的曾禎雲(1909-1978,家族來自新竹峨眉,圖17-4),與當時的總幹事黃金旺緊密合作,運載了一卡車甲仙檳榔心芋頭北上台北,聘請大飯店廚師現場料理芋頭大餐,邀請官員與記者品嚐,好吃的芋頭經報紙披露之後廣受歡迎。民國45年(1956)6月28日,《中華日報》有〈翻山越嶺到甲仙〉的報導,記者為連景初先生,文中有「甲仙以『檳榔心芋』馳譽全省」的敘述──這一報導,讓我們知道甲仙檳榔心芋頭,的確是在曾禎雲理事長任內名揚四海。

民國57至61年(1968-1972),政府闢建南橫公路,公路規劃經過甲仙國民小學校門前的光明巷,巷子拓寬為四線道之後,因為途經甲仙國小與甲仙初中兩所學校,所以民國59年(1970)2月1日,名稱改為「文化路」,道路兩旁的土地所有權人,乃接續建蓋房子做起生意。父親於民國41年(1952)從美濃來到甲仙任職電力公司主任的曾勝次,率先於民國61年(1972)建蓋了進來涼冰果室,由於民國63、66、67年,少棒、青少棒與青棒皆獲冠軍,頗激勵人心,店名乃改為「三冠王芋冰城」。經過28年賣力經營,到了民國89年(2000),三冠王芋冰城完工了新大樓的重建;現在,由曾勝次夫人與長子曾峻源共同經營(圖17-5)。
 

圖17-4 民國42年甲仙農會理事長曾禎雲(左)與從事過製腦產業的大哥曾禎祥(右)合影(曾幼英代表曾德明提供,陳誌誠掃描)

圖17-5 從進來涼冰果室(左)走到三冠王芋冰城重建(右)的路徑,不短(曾峻源提供,游永福標示)

同樣是民國61年(1972),但是時間晚一些,祖先在日明治40年(1907)從苗栗街過來的劉建芳,則建蓋了兩層樓的小奇冰果室,夫妻經過31年打拼,於民國92年(2003)重建完成小奇芋冰老店大樓;劉建芳夫妻相繼過世之後,由下一代劉士賢兄弟接手經營(圖17-6)。
文化路兩旁的土地所有權人,接續建蓋房子做生意時,在地特產芋頭,成了吸引來賓的重要加工素材,進來涼冰果室的布條廣告,有「甲仙名產『芋酥餅』美味可口」的文字,便可見證。而更早與芋頭有關的冰品是四果冰,亦即「剉冰」,好吃的甲仙檳榔心芋頭一定要入列。接下來的產品是素食香菇芋粿、芋酥片,大統芋冰城的第一代老闆娘說:「製作芋酥片,剛開始大家都是手工切片,店家都要準備很多OK繃,因為常常切到手指頭;到了民國63年,我頭家為芋頭量身定製了第一台切片機,因為好用,還曾經為同業排班代工過,這部切片機現在還能使用,真是耐操!」
 
 
產業需要創新,所以芋冰城業者接著又推出芋頭冰淇淋、芋頭冰棒、芋酥條、芋泥餅、紫芋酥、芋Q等等產品,讓甲仙發展為臺灣芋頭產銷之重鎮,臺灣各地生產的芋頭,有不少都匯集到甲仙來產製銷售。統帥芋冰城,一直保留著芋頭冰淇淋的手作老機器,能言善道的店長阿忠哥,常常接團進行手作芋頭冰淇淋體驗,並介紹芋頭產業的發展與甲仙多元族群的美好互動;小奇芋冰老店,劉士賢店長則接團進行手作芋泥餅體驗,讓來賓瞭解芋泥餅的製作流程,進而對相關芋頭產品更具信心(圖17-7)。
 
 
而就在民國108年(2019),年輕第二代新設立的「江記舊記芋餅」,因為勇於思考並嘗試,終於研發出「炸芋餅」新產品;接著,輔導產業發展的果俐文創執行長陳郁涵,見到很有特色的「江記舊記」店名,靈機一動,建議「就來個草船借箭吧!把店裡主力產品組合成一個新產品」,幾經嘗試之後,「草船借箭冰」新產品上市了,引起來賓注目與媒體報導,值得按讚!(圖17-8)

圖17-6 從小奇冰果室走到小奇芋冰老店的路徑,好長好長(劉士賢提供)

圖17-7(左)統帥芋冰城阿忠哥的芋冰DIY(游永福攝,2012);(右)小奇芋冰老店劉士賢店長的芋泥餅DIY(游永福攝,2015)

甲仙的芋冰城發展到今日,除了江記舊記芋餅的勇於創新,其他店家的產品有雷同的傾向,可說亟待突破。而8家客家鄉親經營的芋冰城,有6家長輩從事過製腦產業,筆者不禁發想,可以以高9公分、寬7公分的腦丁執業「腦丁牌」,來製作新的餅品。腦丁牌有正反兩面,若以自家第一代腦丁長輩的名字與從業地點來開模,就可開創出深具自家特色的腦丁冰淇淋銅鑼燒,及正反兩面兩個一套的腦丁芋泥餅,如此產品不但有了區隔,更可將家族遷遷移移從事製腦產業的精采打拼故事,以解說牌、DM或電視牆分享出來。那麼,6家腦丁家族以外的芋冰城同業,勢必慎重思考如何開發自家特色來吸引客群,於是,一起向上提升的良性互動力道,便激發出來了。

參考資料

相應文化資源項目:
【文物 老照片】民國43年邱阿北全家合影

區域(鄉鎮)

高雄市 甲仙區

類型(屬性)

產業與觀光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