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落與建築景觀 -

出嫁摎針車个時代

范明棋 撰述日期:2023/8 新增日期:2023/8 更新日期:2023/8
如果提到嫁妝,只要出生在民國50年代以前的女性,幾乎都會提到她們的嫁妝裡有一部「裁縫車」。「裁縫車」似乎與嫁妝畫上等號,為何? 它有多重要,或是代表著甚麼意義? 還是說它只是單純的面子問題? 感覺上有點平淡無奇。

來到新埔街區,聽說新埔市場內可能還有修理裁縫車的師傅,我還發現新埔地區對於「裁縫車」的稱呼慣用「針車」。對於這位針車修理師傅的消息並不明確,所以我在市場繞了幾圈沒發現,決定暫緩,待緣份近了,感覺對了,它自然就會出現。不久,它就像是自然則法中的吸引定律,有關針車的訊息一一出現,第一次是在巨埔里,那天我想找的人不在家,看到一位老太太在老屋巷道閒晃,於是我上前找她閒聊,沒想到聊著聊著,聊到她的出生地,聊到她出嫁前和出嫁後,這位老太太劉桂綢,出生於關西,娘家以務農維生,因為父母早逝,長兄如父,所以她出嫁前依靠兄長過日子,直到24歲(民國50年)嫁到大茅埔(巨埔里)。

就在她出嫁前3年,兄長深知自己的妹妹已到出嫁的年齡,礙於農務繁忙,致使身為女子該學會做衣服的事延誤了,於是兄長想辦法替她安排學「舉針」(拿針,後指學洋裁),後來探聽到鄰近的石光有一位裁縫師,學藝代價是一個月40斤米,雖然說是一個月的課程,但實際上一星期大概學2、3堂課,劉桂綢學了一個月後,為了報答兄長,同時也想試試手藝,便做一套衣服給外甥穿,兄長看她的學習成效這麼好,非常開心,為了感謝那位老師,兄長騎著腳踏車一口氣載了80斤的米給老師,就這樣她學了四個月的洋裁。學會做衣服,讓劉桂綢最得意的是她結婚生子後,孩子們的衣服都是她親手製作的,當時社會普遍處於重男輕女,雖然她的第二胎、第三胎都是女兒,她依然做漂亮的衣服給她們穿,把她們打扮得很體面,這也意外的得到家中最具權威的阿公寵愛,因為人人都會跟阿公誇:「你的息嬤恁靚、恁得人惜!」(你的曾孫女好漂亮、好可愛啊!) 。

而後,於新埔天主堂說明會中認識了陳滿妹,陳滿妹表示,她出生於關西,不過成長的故鄉是在竹北東海的隘口,民國40年間嫁到新埔鎮文山里水車頭,雖然她沒學過洋裁,也沒用過針車,可是娘家還是替她準備了一部針車當嫁妝,婚後她才自己摸索學習針車基本的操作,隨著孩子都長大了,現在買衣服很方便,衣服不需縫縫補補,針車使用率低,所以內部經常卡死,幸好新埔鎮還找得到修理針車的師傅,而且現在只剩下這位戴先生會修理針車。 

話說年少時的劉桂綢老太太

陳滿妹的針車

透過陳滿妹給予的資訊,我很快的找到那位,傳說中新埔市場裡的針車修理師傅,而且是傳統針車業碩果僅存的技師,戴漢忠。原來他隱身在糖果店裡,如果沒有刻意詢問,完全看不出這間糖果店曾經是針車行,臨時的拜訪,我並沒有抱著第一次造訪就成功想法,所以,戴太太跟我說她先生不在家,這一點也不意外。戴太太邊做生意邊招呼我,我也從中了解,戴師傅白天多數時間在外面,尤其是早上,就在我準備離開時,戴漢忠師傅提早回來了! 不知為何,當下覺得有股充滿希望、歡喜之感。戴漢忠了解我的來意後,表示之前有報社想訪問他,但他拒絕了,不過他今天很樂意跟我分享他們針車行的故事。不過,戴漢忠因為有點重聽,戴太太除了在一旁協助,還不時的提醒我要大聲一點。

戴漢忠敘述:他修理針車的技術是跟隨父親(戴水亮)學習的,而他的父親則是在日本時代,於台中針車製造廠裡跟隨一位叫做阿梅師傅學習的。父親出師後繼續在台中針車廠工作了10年,接著回到北部針車廠擔任技師。最後在他4歲(民國38年)時,搬到新埔市場開了一間「美豐針車行」...,民國67年,因為工作關係和商號運途而更名為「遠東針車行」。 

戴漢忠並述,早年台灣針車業因製衣而興盛,最後也因製衣而衰退。起因於早年的女子,不管是客家人還是閩南人,在出嫁前都要學拿針,不會做衣服也要懂得補衣服。日本時代大家生活比較苦,買得起針車的沒幾個,直到台灣光復後一段時間,大家生活越來越好,學洋裁被視為一種進步和理所當然,針車漸漸成為生活上必備的工具,女兒出嫁的嫁妝裡一定有針車,這代表出嫁的女子手藝好、會理家,所以有一段時間,很多婦人為了貼補家用,幫人家做衣服、補衣服。也因此,在民國50年開始,針車業進入鼎盛時期,還記得當時新竹市有10幾間的針車行,而新埔鎮小小的街區竟然也有10幾間針車行,此盛況維持到民國70年間,因為成衣廠大量出現,針車業開始有退燒跡象,到了民國80年間更為嚴重,年輕一代覺得買衣服比補衣服快,更何況是做衣服費時又費工,做一件衣服比成衣還要貴,學針車變成一種落伍的象徵,針車店因此而一家一家的結束營業。到了民國90年,嫁妝品項再也看不到針車。雖然針車看似退流行,其實它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著,就像是市場上看的許多輕巧、好操作的簡易型針車,或是電腦化針車,它們的壞處就是車縫力道不足,零件也無法以維修方式復原。 

看著針車業的沒落,民國83年戴漢忠的父親過世後,他便將針車行商號撤銷,僅接維修的工作,店裡則完全供作太太販賣糖果的糖果店,如果他需要在家維修針車時,他才把工作台搬出使用。這也就是我繞了好多圈找不到的原因。

聽完戴漢忠敘述他們父子與針車業,80幾年曲曲折折的故事,以及過去出嫁和針車關係、針車的黃金時代後,恰巧戴漢忠手上有部中古的傳統式針車,那是我夢寐以求的針車(雖然它沒有腳架),既然這麼有緣,也為了圓自己一個多年的夢想,我二話不說地把它帶回家。

戴漢忠的工作台

戴漢忠維修針車

戴漢忠改裝後的傳統針車

以為針車的故事就此結束,沒想到後續又遇見一位賴志城先生提供,他阿公在日昭和17年(1942)經營的興榮商店登記,上面以日文記載,仔細研究後才發現,這間於日本時代經營的商行,店內所販賣的商品,幾乎都是配合針車使用的小物件,或是製作衣服必須使用的附件,如:東京絲、裁縫車線、棉絲、裁縫車針、家庭用針,以及各類鈕扣。這所有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不是真的應驗了吸引定律呢?

日昭和17年興榮商店登記許可證明單(賴志城掃描提供)

參考資料

口述資料來源:
劉桂綢,日昭和12年(1937)生;2021.05.13於自宅受訪。
陳滿妹,日昭和8年(1933)生;2021.10.18於自宅受訪。
戴漢忠,民國34年生;2021.10.21於自宅受訪。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傳統工藝/其他(針車修理)】戴漢忠整針車
【古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公文書】日昭和17年興榮商店登記許可證明單

區域(鄉鎮)

新竹縣 新埔鎮

類型(屬性)

口述傳統與知識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