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橫山產業經濟的鐵路內灣支線
文/張永澤 圖/張兆閎
撰述日期:2023/7
新增日期:2023/12
更新日期:2024/1
臺鐵內灣線位於橫山鄉境內,起自新竹站、新竹貨站、竹中站、上員站、榮華站、竹東站、橫山站、九讚頭站、合興站、南河站(改名富貴站)以及終點內灣站,全長27.9公里。臺鐵內灣線於昭和19年(1944)12月開始興建,目的在運輸竹東及關西山區林木及礦石,昭和20年(1945)太平洋戰爭結束,日本宣布投降,停止施工,期間只完成新竹及竹東間部分的路基、橋樑及涵渠工程。臺灣光復後,民國35年竹東工業區開發,各方人士鑑於該支線之重要性,紛電請復工繼續興築。臺灣省交通處於民國35年5月派工程司測量隊實地勘測,同年10月1日舉行開工典禮並於新竹設「竹東支線工程處」,原預定6個月完成新竹竹東間工程,期間發生二二八事變停工。民國36年9月21日軌道鋪釘至竹東站,同年11月5日舉行新竹竹東區段通車典禮,「竹東支線」開始營業。
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主臺以後,以竹東支線未能深入山地,不克充分發揮運輸效能,乃命臺灣鐵路管理局展築「內灣支線」。該線於日本時代原先規劃由竹東附近直接跨越頭前溪,經大肚九讚頭、沿油羅溪北岸而到達內灣。橫山村仕紳蔡錦繡當時任大新竹縣(今桃竹苗)參議會參議員認為如果以此路線規畫,溪南五村(油羅溪以南的橫山村、田寮村、豐鄕村、豐田村、南昌村)完全沒有發展機會,乃力主內灣支線由竹東、經橫山、大肚,捨直取彎,但是由竹東油鷄林經過橫山村,需要過上坪溪及油羅溪,比過頭前溪(上坪溪、油羅溪兩溪交匯成頭前溪)到芎林,又需另外增加一座鐵橋,工程單位並不贊同,後來蔡錦繡請託立法院副院長黃國書,據蔡維邦口述,有一日蔡錦繡請橫山村長召集鄰長開會,會議中決定,請鄰長回去通知村民,從明天開始連5日,錦繡伯家中每日準備200個飯包,請村民來錦繡伯家領飯包,領好飯包就去「行大路」,在今橫山車站中豐路段附近來來回回「行來行去」,5天過後,共發出1000多個飯包,村民都不知道,錦繡伯準備1000多個飯包,要村民在路上「行來行去」的原因,過了半個多月,中央日報報導:「鐵路局內灣支線爭執已久的路線,決定走經過橫山村的路線,因為鐵路局調查橫山村的交通流量,每日超過200人次以上,而芎林鄕秀湖村的交通流量每日只有20人次,鐵路局考量接下來後續經營,決定內灣支線經過橫山村,並設置橫山車站」。事後村民才恍然大悟錦繡伯「用飯包綁鐵路,連火車頭都綁到橫山村」,當時橫山地區有句讚揚蔡錦繡佳話:「蔡錦繡真大力,直直鐵軌扭彎彎」。
民國38年定測之際,竹東水泥廠要求加築九讃頭至合興間支線以便運取來自關西礦場的石灰石原料,將初測路線自九讚頭以後,改經合興南河而達內灣,內灣支線定線後,全長11.05公里。自竹東經横山、九讚頭、合興、南河而抵達内灣。民國38年7月開工,民國39年12月完成竹東合興間路段工程,於12月26日由省政府主席吳國禎主持通車典禮,27日將「竹東支線」改稱內灣支線,並開始橫山、九讚頭、合興等三站之營業。嗣後省府再撥100萬,鐵路局撥80萬元於民國40年2月復工,並在國防部協助下,歷時6個月合興經南河至內灣施工完竣,9月10日在內灣站舉行通車典禮。
篳路開基
三角柱形碑身
通車紀念碑
銅板銘刻碑文
內灣支線通車後,早期為蒸汽型火車頭,因蒸氣火車開動時會消耗大量的水,所以鐵路沿線重要的車站都會設置加水站,內灣支線火車加水站建置於民國40年,由新竹水廠設立。加水站多半不設置在站區內,會設置在站區外的維修站。據內灣臺鐵退休工務余運山(民國15年生)描述,蒸氣火車駛入內灣站後,運輸完乘客及裝卸貨物,蒸汽機車頭會下吊掛車廂及臺車,機車頭會倒車250公尺,進入此加水站補充蒸氣鍋爐內所需的水量,水源來自加水站附近的東窩野溪,而且東窩溪水石灰質較少,鍋爐水垢也會比較少,火力傳熱較快,能快速產生大量的蒸氣以帶動火車的運轉。
內灣支線全線通車後,全線以貨運為主,載客為輔,有些車站甚至全年未曾售出任何普通車票,搭乘者都是一些利用火車上學的定期票乘客,車廂原本是沒有坐椅,沒有燈光的客貨兩用車,到了晩上車長會提來煤油燈,掛在車廂中央,後來才改為燒柴油的內燃機車及柴電客車。
加水站背面
加水站側面
加水站專用軌道
加水站正面
加水站舊照
蒸氣火車CT152
蒸氣火車CT152
柴電客車穿越九芎坪隧
柴電客車
柴電機車R34
站長持電氣路牌
民國40年到民國65年可說是內灣鐵路的全盛年代,從尖石麥樹仁地區開採出來的煤礦以貨車載到內灣,運至貨車地磅站過磅,除了可以藉此管制貨車載重,保護路面,卸完煤後經空車過磅,也可以計算運載煤碳數量。運煤貨車在貨車地磅站過磅後,再轉運至鐵路貨車由火車運出。民國44年
內灣沿線有兩條不同系統的纜車站,其中一條建於九讚頭站外的亞洲水泥廠,從關西的赤柯山石礦區載運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經纜車運輸,中間經過福興村,橫越臺三線(中橫公路沙坑村,力行村交界路段),再運往亞泥廠區,製成的水泥,經由九讚頭站,由火車輸運。
火車地磅站
火車地磅站
九讚頭車站
左單線簡易聯動閉塞器右電氣路牌閉塞器
右電氣路牌閉塞器
流籠(纜車)過福興村
亞泥
流籠(纜車)過臺三線
防流籠落石隧道 (福興村
纜線和明隧道
內灣沿線另一條系統的纜車站設在合興車站,合興車站為臺鐵僅存唯一的平地「折返式車站」,列車在合興站停靠月臺後,要退回折返式鐵路的另一端盡頭,到流籠頭(纜車站),加掛石灰石車廂,纜車站與石灰石卸載倉庫呈上下一體建築,自關西的石礦山,將開採的石灰石,以流籠(纜車)運住合興站的臺泥石灰石卸載倉庫,再由火車運輸到竹東站,經臺泥支線直接運往臺灣水泥竹東廠。民國89年臺泥竹東廠在帽盒山的採礦權期限已至,未獲展期,臺灣水泥宣佈遷廠至花蓮,合興車站石灰石卸載倉庫和纜車站也隨之拆除。
內灣站與合興站相距4公里,中間有南河聚落,民國40年內灣支線通車後,南河並無招呼月臺,南河聚落的居民要走2公里路,前往合興站搭車,趕車的學生可以利用列車加掛石灰石車廂的時間空擋趕車,追火車是那個年代南河聚落居民的共同回憶。民國51年內灣支線設南河招呼站,增岸式月臺,南河聚落居民不用再追火車。民國92年為了增加遊客搭乘意願,南河站改名為「富貴站」和榮華站之間往返,都是「榮華到富貴」「富貴到榮華」。
貨車離開卸載倉庫
合興折反式車站
合興車站照片
流籠進入石灰石 卸載倉庫
臺泥石灰石儲存槽照片
臺泥運石貨車 停駐竹東站
臺泥運石貨車往竹東
南河招呼站
南河站(已改名富貴站
臺鐵內灣線為臺灣戰後第一條興建的支線鐵路,沿線九讚頭站及合興站兩條纜車運輸石灰石,提供給亞洲水泥及臺灣水泥;火車地磅站則見證了煤礦產業年代的興盛。隨著礦產減少,產業衰退,有著歷史與文化記憶的內灣線,因國寶級漫畫家劉興欽的協助,內灣村商店重現老街特色,內灣線也因而轉型成觀光鐵道,成為吸引國內外旅客熱門觀光景點。
參考資料
附錄一:參考文獻
■周浩治編 2008《新竹縣志(續修)民國四十一年至八十年 ‧卷五 經濟志 》,新竹縣政府,交通篇 頁102、103
附錄二:
口述資料來源:
■耆老受訪者:余運山/民國15年生(湖北省) ;訪談日期2021/04/18
■臺鐵竹東站站長林景興/民國50年生 ;訪談日期2021/11/15
■臺鐵退休員工楊永蔚/民國43年生 ;訪談日期2021/11/25
■張建萬/民國41年生 ;訪談日期2021/11/2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1.【建築/碑碣】內灣支線通車紀念碑
2.【建築/產業設施】內灣支線火車加水站
3.相關資料照片(不記票數)由楊永蔚、張建萬提供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