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落與建築景觀 -

芎林到關西-一路蜿蜒的老路線和石橋

文:范明棋 撰述日期:2023/3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套一句常言「路,是人走出來的!」,居住在水坑和赤柯寮的耆老40說,他們這裡以前是芎林到關西往來的必經之地,但因為偏僻,所以開發的晚, 還記得民國 50、60 年以前,從芎林街上回到赤柯寮,走過的老路線,必須先通過大華技術學院前的一座三板橋,然後沿著山路,經過范屋的「田脣路」(田崁路),走到水坑村 9 鄰沙坑仔某戶人家的炭窯,一直走到 4 鄰油茶園再抵達赤柯寮,如果繼續往前到關西,就是從赤柯寮九攢伯公旁的岔路,走到顯伯公,再從顯伯公旁的山路抵達關西。從芎林到關西,這一路會經過 2 座石橋,一座是水坑 4  鄰的油茶園石橋,一座是赤柯寮顯伯公前的石橋。

耆老范光權41表示, 其實芎林到關西在更早以前, 真的完全是山路, 連「力阿卡」(人力拖車)都沒辦法通行, 小時候聽父親(范德宗)說過, 就在他出生前幾年,有一位住在菜頭寮的邱騎鵬先生,對地方總是盡心盡力,經常「行頭」(發起) 募集善款,然後鋪路造橋,所以日本時代芎林到關西的老路,第一次拓寬為邱騎鵬發起,同時舖設石橋,那座石橋就是顯伯公前的石橋,從那以後「力阿卡」才得以通行。

透過這位范先生所說的,我們在顯伯公前的石橋西南端,左橋墩上可見刻製「昭和三年」,右橋墩則有「大典紀念雙匯」(「匯」字被水泥掩埋剩半字),而東北端,左橋墩上刻文為「滙水渡」,右橋墩平面無字。其後,又在芎林街上廣福宮裡懸掛的一面「芎林莊誌」結尾處發現,關於雙匯橋的記載:「昭和二年冬至在中水坑有經理人劉家水邱騎鵬劉仁贊為首不辞勞苦爰集眾善人等一仝建造雙滙橋及樂善橋以為善信便以往來之功也」。為何會是「大典紀念雙匯」,於是搜尋了維基百科「昭和天皇」得知,日大正 15 年(1926)12 月 25 日, 大正天皇駕崩, 裕仁登基。因為服喪, 至日昭和 3 年(1928)11 月 10 日,裕仁才在京都御所舉行登基大典。除此之外,許多文獻亦記載關於日昭和 3 年大典記事。此座「昭和三年大典紀念雙匯橋」與文獻紀年記事,有著不謀而合之處。

位於赤柯寮顯伯公前的石橋 (范明棋攝,2020

赤柯寮顯伯公石橋 (范明棋攝,2020

西南端,右橋墩刻文「大典紀念雙匯」 (范明棋攝,2020

東北端,左橋墩刻文「滙水渡」(范明棋攝,2020

耆老葉義宏敘述,因為家就住在顯伯公附近,早年這條老山路,除了是一般人往來芎林關西,工作、做生意的重要路線之外,也是軍用路,因為聽說日本時代日軍經常經過這裡,台灣光復後,則是他親眼看到國民軍隊經常行徑此處。

另外,耆老們所說的水坑 4 鄰油茶園石橋,原為木板橋,民國 46 年改建為石拱橋,寬度僅供行人交會(250 公分),並定名為「福緣橋」。

油茶園石橋東側石拱橋 福緣橋(范明棋攝,2020

民國 46 年福緣橋樂捐芳名錄(范明棋攝,2020

綜合所有耆老的回憶,民國 60 年間往來芎林、關西的竹 21 線道開通, 部分老路線因為截彎取直而截斷,交通便捷後,原來的林道部分消失,部分閒置,部分變成駁坎樹林、草叢地,另有部分為耕作者行走。所有的老路線僅存在耆老們的回憶裡。

福緣橋旁,民國 80 年間建造新橋樑(范明棋攝,2020

新、舊橋面高度落差與間距(范明棋攝,2020

參考資料

口述資料來源:
朱增龍日昭和 8 年生(1933;2020.03.20 於家戶受訪。范光權日昭和 6 年生(1931;2020.03.20 於家戶受訪。劉德鑑/日昭和 9 年生(1934);2020.05.11 於家戶受訪。
葉義宏/日昭和 19 年生(1944);2019.12.21 於赤柯寮顯伯公受訪。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建築/一般建築】赤柯寮顯伯公石橋
【建築/一般建築】水坑油茶園石橋

區域(鄉鎮)

新竹縣 芎林鄉

類型(屬性)

聚落與建築景觀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