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與技術保存 -

芎林客庄金獅團

文:鄭燕玲 撰述日期:2023/3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芎林原名「九芎林」,其名稱係因昔日境內九芎樹蒼鬱成林而得名。最早出現九芎林地名的文獻,溯及清代乾隆 21 至 24 年( 1756-1759)間繪製的「清乾隆臺灣輿圖」,圖中記載「九芎林係生番出入隘口」,說明九芎林為淡水廳的警戒據點之一。

傳統客家社會非常重視宗族組織,各宗族間為了爭奪生存領域,經常發生械鬥,因此,一個姓氏的高超武術往往成為房派的重要支柱,尤其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宗族除了重視成員習武強身的技能以達到自我防衛的需求外,亦以此向周邊鄰里的他姓宗族展現宗族勢力,芎林地區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自日治時期至光復後產生許多武術團體。

新竹縣文化局出版之《義民心鄉土情:褒忠義民廟文史專輯》一書記載,新竹地區義民祭典活動輪值之十五大庄中,位在下山庄的鄭振先墾號為值年總爐主,可以推測鄭振先家族當年在下山地區具備足夠的財力。

芎林地區向以「撐獅」(cangˋ   siiˋ)聞名,相傳芎林地區的武術舞獅淵源,以下山鄭振先家族為主開枝散葉。鄭振先家族派下的 95 世鄭述喜為近代芎林地區武術舞獅之傳人,根據下山村耆老魏大淵回憶提及:「早期芎林地區習武風氣很盛,光下山圳沿線就有十幾間武館,提起下山鄭述喜( 當地民眾尊稱鄭善師)與鄭書帶的拳頭功夫無人不知。此外,上山村亦有鄭述彬與鄭述俊開設武館,早期芎林一代居民就是拜他們為師,甚至後來鄰近鄉鎮也開了許多家(武館)。」而竹東高齡 93 歲的攝影家李增昌在談到新竹地區打獅文化時,說道:「你們下山鄭屋的拳頭是最早也最有名的,大家聽到鄭屋有名,就去請他們教,師傅教了很多地方喔! 開了很多館。」上山黃姓金獅團的黃正富論及祖先習拳的過程說到:「芎林地區的客家獅叫做方口獅,有張家、鄭家、黃家的獅隊,都是鄭家教出來的,鄭保寧叫叔叔的鄭述喜、鄭述彬、鄭述俊教的。」

張姓金獅團參加 2019 年 7 月 21 日參加新竹客家義民祭活動(張健銨提供, 鄭燕玲攝, 2020

芎林地區之武術團體多為家族制組織,日治時期至光復後有下山村鄭姓金獅團、下山村張姓金獅團、上山村黃姓金獅團、紙寮窩劉屋、芎林村劉屋、五龍村劉屋、新鳳村范屋、新鳳村田屋、新鳳村永和金獅團等九個武術團體。其中前八個為家族制團體,僅新鳳永和金獅團屬於村莊組織,係由村莊內之魏姓、鄭姓、彭姓、姜姓宗親所組成。這些武術團體成立的時間無法確認,均依據耆老人之記憶推定其成立年代,團體名稱為鄉民之習慣稱謂,無正式掛招牌,且僅有鄭姓金獅團、下山村張姓金獅團、上山村黃姓金獅團、紙寮窩劉屋、新鳳村田屋、新鳳村永和金獅團等六個武術團體組成獅隊,部分則為練拳強身。這些武術團體與整個芎林地區祭祀區之關係相當薄弱,相較台灣南部之藝陣團體依附於寺廟中,呈現不同的狀態。

代表鄭家武術精神之「全棚獅」表演為家族傳統武力展現的大型武術表演,分成開場、拳術及兵器( 五色傢伙)、大操及收場四階段進行。鄭家並將此技藝傳授鄉內張姓、黃姓家族。全棚獅表演是一項重要且珍貴的文化資產,具歷史意義,應予保存並提升此項傳統技藝之價值。

近年來,鄭姓及張姓金獅團已轉型為人民團體參加縣內活動、學校教學及參加國內武術舞獅比賽,而黃姓金獅團偶以家族獅團名義繼續運作之外,其他均已解散。

參考資料

口述資料來源:
鄭保寧日昭和 13 年生(1938;2020.10.01 於自宅受訪張健銨日昭和 19 年生(1944;2020.11.30 於自宅受訪黃祥聲/日昭和 6 年生(1931);2020.12.03 於自宅受訪
鄭正全/民國 49 年生(1960);2020.12.01 於自宅受訪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藝術與技術/藝陣陣頭】芎林鄭姓金獅團
【藝術與技術/藝陣陣頭】芎林張姓金獅團
【藝術與技術/藝陣陣頭】芎林黃姓金獅團

區域(鄉鎮)

新竹縣 芎林鄉

類型(屬性)

藝術與技術保存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