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興宮老帳冊看王爺坑的繁華與沒落
文:曾昭烱
撰述日期:2023/3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芎林鄉石壁潭福昌宮創建於清乾隆 49 年(1784 年),主祀三山國王,是芎林地區最早的三山國王廟,也是石潭、永興兩村的信仰中心,每年春季與秋季舉行聯庄祭典演平安戲,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民國 47 年永興村王爺坑地區因茶產業蓬勃發展,人口匯集,居民倡議就近在王爺坑的福興宮舉辦平安戲祭典,福興宮又稱雙伯公是王爺坑 1-6 鄰的信仰中心,區域內其餘 8 座伯公小祠祭祀圈範圍侷限於鄰近地主,均屬園頭伯公性質之小祠。
自民國 47 年秋季起,永興村 1~ 6 鄰王爺坑居民改在福興宮自辦平安戲祭典並建立帳冊44,這本帳冊記錄民國 47 年至 89 年收支,對福興宮春祀與秋祀活動內容與收支做詳細的記錄, 以民國 47 年秋「平安戲祭典」為例說明:
當年度祭典組織包含,爐主 1 名統籌祭祀活動,首事 6 名負責收取各鄰丁錢及協助爐主處理業務。而經費來源主要是靠收丁錢,6 個鄰收入 2,162元,平均每丁 2.89 元。總收入 2,182 元(含 20 元捐款), 總支出 2,169.1元,結餘 12.9 元。主要支出項目有下列幾項,戲金、戲台、戲班人員生活雜支(白米、火油、水油、木炭、茶葉等)、祭祀用品、娛樂稅等。
王爺坑 1-6 鄰的信仰中心福興宮(曾昭烱攝, 2020
除了帳冊,福興宮也保存了定戲合約、娛樂稅單、惠昌宮香油錢樂捐感謝狀、收據等單據。仔細觀察帳冊所記錄之活動規模、演戲臺數、收取戲金之丁數變化,發現可以從中了解永興村王爺坑地區之繁華與沒落,讓我們一一道來……
除了秋季祭典,民國 50 年起增加春季迎媽祖祈福祭典,至竹東惠昌宮迎媽祖到福興宮駐駕,保佑王爺坑居民安康,活動費用由春祀活動所收取之丁錢支應。
從民國 47 年至 61 年間的帳冊資訊,可看出王爺坑產業緩步衰退, 由每年收取戲金之丁數45顯示,民國 47 年冬第一次收丁錢的人數是 748 丁, 至民國 61 年丁數降為 662 丁,14 年之間丁數才減少 86 丁,表示茶產業慢慢衰退人口緩慢減少。
但民國 61 年至 70 年間王爺坑產業發生劇烈變化, 丁數由民國 61 年的662 丁,至民國 70 年減至 303 丁, 10 年之間丁數驟減 359 丁,減幅達54%,顯示茶產業快速衰退,人口急速外移。
民國 78 年因收入銳減、戲金高漲,原每年秋祭演戲酬神 2 臺,減為 1 臺(活動由 2 天減為 1 天)。帳冊保存的「定戲合約」相當多,由帳冊支出項目及合約內容可充分了解早期客家地區平安戲是年度盛事,只要經費允許,平安戲要連續演 2 天,另外,早期民生較艱困,廟方必須提供戲班食宿與夜點,好的食宿條件與是否有額外戲碼如加冠禮、大仙、小仙、酒仙等也是廟方能力與面子的表現。
翻到帳冊的最後, 民國 89 年春收取戲金之丁數剩 138 丁,比民國 70 年再減少 55%,人數持續減少。據帳冊記錄暨保管人古興炎46表示,民國 109 年王爺坑地區實際居住人口應該不到 100 人,甚至於第 1 鄰只剩 1 戶 1人,另依 109 年 2 月芎林鄉人口統計資料,永興村人口數 476 人只比華龍村多 22 人,顯示人口外流之嚴重,也因人口外流土地荒廢,原有之 8 座園頭伯公小祠已有鍾屋伯公、詹屋伯公、榕樹下伯公荒廢無人祭拜。
參考資料
口述資料來源:
古興炎民國 47 年生;2020.04.14 於永興村王爺坑 4 鄰受訪。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文物文獻史料】王爺坑福興宮老帳冊
【建築/一般建築/寺廟】王爺坑福興宮雙伯公
【建築/一般建築/寺廟】王爺坑四鄰詹屋伯公
【建築/一般建築/寺廟】王爺坑牛欄窩鍾屋伯公
【建築/一般建築/寺廟】王爺坑六鄰榕樹下伯公祠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