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與觀光 -

回顧消失的橫山梨產業

文/張硯菡 圖/張兆閎 撰述日期:2023/7 新增日期:2023/12 更新日期:2023/12
橫山蔗廍上陳屋陳昌仕,生於嘉慶13年(1808),橫山知名的三叉埤即為其所起造。據陳家祖譜記載,陳昌仕因為做茶業生意變成巨富,80歲退出茶葉貿易時,香港貿易商贈送他3株水梨苗,他將水梨種植在橫山蔗廍的上陳屋的伙房屋旁。昌仕公後代從陳道滿、陳道河到陳勝意,積極繁殖水梨,將水梨和山楂樹嫁接,成功培育出知名的「橫山梨」。

位於下陳屋埤塘角陳昌仕墓園

日本時代陳鏡財、陳勝富(陳道河之子)選梨照片

橫山梨,又名粗梨,據昌仕公後人陳重詒(民國45年生)表示,橫山梨果皮為淺褐色,有明顯的白色果點,肉質十分清脆、粗澀,味道甘甜酸澀、生津止渴。陳重詒說橫山梨的黃金十年是民國40年至民國50年間。當時橫山村內廣泛栽種,全盛時期橫山村約有30多甲的地均在種植橫山梨。他的父親陳勝意曾擔任縣農會理事,因與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現為農委會)推廣人員交好,開始向外推廣橫山梨。當時臺灣正處「進口替代」時期,以農業培養工業,積極發展新興作物及推動農業機械化,以擴大農產種類與產量並外銷海外,爭取外匯提升臺灣經濟。由於橫山梨可在低海拔種植且當時全臺僅有橫山梨可食用、利潤高,進而吸引了臺中、苗栗的農友購買梨苗,橫山地區也成功將水梨銷售至全臺各地,甚至還製成水梨罐頭銷至海外,造就了橫山梨的黃金年代。陳重詒說父親陳勝意為保護自有產業,以一茅草房加一張老的八卦床,每逢入夜,看守梨園,以防宵小光顧。後因為吸煙不慎造成失火,茅草房燒毀。因無處遮風避雨看守梨園,陳勝意、陳魏茶妹忍痛花錢蓋一小屋(今梨園小屋)。二樓地處高勢因應當年可四面看顧,一覽無疑,守護辛苦種植的橫山梨。

今梨園小屋

2樓四面開窗方便看守梨園

橫山與水梨的緣分

橫山水梨的黃金十年

我為水梨,水梨為我


民國50年至民國60年期間,陳重詒說小時候都要跟著爸爸陳勝意一起到農園幫忙,那時候市場需求很大,全臺很多地方都要買梨苗、水梨,所以家中的小孩都要學習怎麼嫁接梨苗樹,也要一起到梨園裡幫忙、看守。

陳重詒於梨園寮前合影

横山梨苗因為要嫁接山楂,需先花一年的時間種植山楂,第二年剪去後讓他生梨的芽點嫁接在山楂上,長到約5米高才能移植販售出去。當時一株梨苗就可以賣到5塊錢,人工才1至2塊錢,所以不論吃的、穿的、用的都要靠它。隨著梨苗、水梨遍布於全臺各地,臺灣從原先僅有54公頃的梨園,急速增加至10,000多公頃。

民國48年臺灣引進了日本的高山梨種,俗稱「細梨」。此梨種的生長環境需要高冷氣候,故主要培育在臺中東勢、梨山等地區。其果肉細緻且甘甜,深受歡迎。但栽種環境受限,以致產量不高。直到民國65年一位退休老師張榕生先生將高山梨嫁接在橫山梨上,使原本只能在高山種植的水梨,突破氣溫的限制,臺灣廣泛種植,漸漸橫山梨價值不再。橫山農友們也紛紛轉型,改種稻米或柑橘。
至今在橫山鄉已難以發現橫山梨的蹤跡,陳家不忘本還特別於橫山蔗廍保留一株橫山梨樹,紀念橫山梨曾經的光輝歲月。

陳家特別保留唯一 一株橫山梨樹

參考資料

附錄一:
橫山梨起源資料來源:梨園小屋陳英興口述彩色掛圖
附錄二:
口述資料來源:
■陳重詒/民國45年生                          ;訪談日期2021/03/14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1. 【民俗/節慶/掛紙】蔗廍埤塘角昌仕公掛紙
2. 【建築/產業設施】橫山村陳屋梨園寮
3. 【古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照片】日大正10年陳鏡財陳勝富於上陳屋選梨照片
4. 【古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照片】民國50年陳重詒梨園寮前合影照片
5.  相關照片(不計票數)由陳重詒提供

區域(鄉鎮)

新竹縣 橫山鄉

類型(屬性)

產業與觀光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