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其他) -

和平的河婆客-唐山寮客庄

林晏伊 撰述日期:2023/6 新增日期:2023/12 更新日期:2024/1
唐山寮行政轄屬和平區自由里第2鄰,位於自由國小烏石分校東北部的山區,海拔900多公尺,因最初入墾的漢人為臺灣光復後,來自廣東省揭陽縣河婆地區的客家人,故鄰近的客家人以唐山寮稱該聚落,現有住家20餘戶,有張、吳、何、陳等姓氏,聚落內主要使用客語及閩南語。

唐山寮聚落海拔900多公尺

唐山寮客庄與周邊聚落位置圖

唐山寮張姓家族來自廣東揭陽河婆地區,民國36年前後,陸續約有宗親18戶攜家帶眷來臺,自揭陽登船渡海至高雄港,其中有部分宗親轉至苗栗南庄,部分宗親搭乘火車至臺中豐原,再換乘五分車至石岡土牛下車,行走至東勢中嵙口,由當時的山場負責人陳和貴以卡車載運至烏石坑七棟寮工寮,初到七棟寮張姓宗族以人力拖木馬營生;民國40年間,張秋日及張多富、張漢朋、張緯諾等4戶再遷移至唐山寮開墾。

唐山寮聚落的山路

唐山寮聚落

民國35年張緯諾自揭陽豋船渡海至高雄港下船,先到苗栗南庄,同年遷至七棟寮林場,民國40年間再移居唐山寮,之後陸續有來自苗栗苑裡的吳清坤、吳清琴昆仲二人,來自新竹的何興家,以及來自桃園大溪、彰化二林的陳姓家族等遷入,初期有16戶,目前約有20戶;唐山寮原是泰雅族的旱稻田,民國90年代大多改種植甜柿,唐山寮為無自來水地區,唐山寮溪是聚落的主要水源,由家戶自行引溪水至家中及果園灌溉使用,民國110年和平區公所已有規劃設置簡易自來水設施。

唐山寮的甜柿園

唐山寮溪

民國38年左右吳清琴自苗栗苑裡入墾烏石坑,初住三棟寮(今自由國小烏石分校),到七棟寮從事人力拖木馬工,夫妻兩人一組,有時會請助手,每日50元,拖木馬工資初期以材積計算,後改磅秤,每日可賺約300元,也拖竹材,也幫原住民種旱稻,原住民提供土地、種子,由吳清琴種植、照護、收成,稻米以六四分,吳清琴分六成,原住民分四成;來自新竹的何興家為焗腦的腦丁,在北高地伐樟焗腦,後來,改挑擔運送物資上北高地工寮營生。      
 唐山寮客家居民移墾之初多以拖木馬為生,何家則在北高地從事焗腦工作,民國40年代,唐山寮客家居民曾種植番薯、芋頭、花生、焗香茅油,張春來先生與其父親曾將芋頭運到豐原市集販售,晚上出發,到達市集將一袋袋芋頭擺放好,以裝芋頭的麻布袋為枕頭小睡,約3-4點多市集就有人買賣;民國50年代居民改種香蕉,香蕉挑至烏石坑香蕉市場(今烏石坑橋下溪埔地)交給行口收貨,民國52年葛樂禮颱風沖毀烏石坑香蕉市場,後建竹林香蕉市場(今竹林商店對面地)。

烏石坑聯絡道路是唐山寮聚落的進出道路,民國40年代烏石坑聯絡道路初為可供一人行走的羊腸小徑,民國57年為方便交通運輸,以人工開挖成約2-3公尺寬的產業道路,家戶沿烏石坑聯絡道路分散而居,主要集中居住於海拔高度約790~820公尺之間,自由國小烏石分校前的福德宮,為早期唐山寮客家移民所設立供奉,是唐山寮聚落居民的守護神,最初以三粒石奉為伯公膜拜,後來在三立石上方加鋪一塊石板,至民國40年始建廟宇,初名「和興祠」,民國76年修建為單殿帶拜亭式廟宇,並改廟名為福德宮。

早期唐山寮居民利用唐山吊橋進出烏石坑溪,民國92年長榮橋竣工後唐山吊橋停止使用,唐山吊橋建造於民國50年代,未有唐山吊橋之前,曾以木馬道、便道跨越烏石坑溪。

自由國小烏石分校前的福德宮

福德宮伯公與伯婆

唐山吊橋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
1 口述資料:2021年9月14日,訪談自張春來先生民國30年生。
2 口述資料:2021年9月10日,訪談自張緯諾之子張鼎賢先生民國41年生。
3 口述資料:2021年9月10日,訪談自吳清琴先生日昭和4年(1929)生。
4 口述資料:2021年9月14日,訪談自張春來先生民國30年生。
5 口述資料:2021年9月10日,訪談自張緯諾之子張鼎賢先生民國41年生。
6 口述資料:2021年2月19日,訪談自林家屘琴先生日昭和11年(1936)生。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建築伯公(廟、祠、壇】烏石坑福德宮
【建築/橋樑】唐山吊橋
【口述傳統/遷移史】自由里唐山寮客家遷移史

區域(鄉鎮)

臺中市 和平區

類型(屬性)

綜合(其他)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