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其他) -

從賽大豚看橫山豬隻飼養

文/陳美桂 圖/張兆閎 撰述日期:2023/7 新增日期:2023/12 更新日期:2023/12
新竹縣橫山鄉縣定古蹟大山背樂善堂於昭和9年(1934)整修,至昭和11年屆滿3年,因此舉辦了安龍集福祭典。樂善堂內保存有一「日昭和11年樂善堂安龍集福祭典形式紀念表」,紀念表特別標明打醮賽大豚等級。大山背耆老葉雲派口述其父親葉步幹為樂善堂改建委員之一。當年集合眾力,以石雕,紅磚代替原有泥磚牆,並更換大樑材料。葉雲派表示,只要有開新廟,或是整修,有動到龍脈,三年內就一定要打醮,安龍。當年參與安龍集福的5個聯庄,有田寮坑(大山背山西北麓谷口聚落,今田寮村)、大山背(大山背山地之背後與外橫屏山間之油羅溪下游段支流上源谷地內,今豐鄕村之一部)、油羅(今豐田村及內灣村之部分)、頭份林(今橫山村偏東一部)、濫子(大山背山地南側斜面,今南昌村之北部)。

葉老先生說豬隻拜拜酬神是橫山一直以來的傳統,樂善堂打醮賽大豚更是件大事。當年從一等賞八百六十八斤至五十三等四百斤,可見賽大豚活動之盛大,而一等賞殊榮即是他的父親葉步幹獲得。民國37年樂善堂舉行圓滿集福。起因於民國35年迎回因皇民化運動遭到集中於九讚頭的神像,且紅磚牆的替換工程亦直到戰後,民國35年方才施工完竣。虔誠的葉步幹於量大豚活動又以七百六十八斤獲得二等賞。

日昭和11年樂善堂安龍集福祭典形式紀念表

日昭和11年樂善堂安龍集福祭典形式紀念表內文

民國37年樂善堂圓滿集福行事記念表內文

民國37年樂善堂圓滿集福行事記念表

當時豬隻可用於拜拜酬神同時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樂善堂主委陳勝財說,除了葉步幹之外大山背人陳旺露(陳勝財爺爺)也曾參與樂善堂打醮賽大豚活動,以重五百六十六斤獲得二十六等。陳勝財表示其父親陳阿統除了務農、種茶葉之外,也育肥豬隻經販售用於貼補家用,數量通常3到5隻。民國50年初陳阿統購買一隻量秤,之所以買量秤,是因為曾經發生過豬販所秤斤兩不實,因此陳阿統便自備秤仔。此物件有169公分長,為昔日陳家用來秤豬隻重量,前端鐵製勾狀、秤錘一個。木柄選材通常為硬度高、材質堅韌的青剛櫟製作。此秤仔木桿註明一百五十公斤,顯示可秤重至150公斤,量秤秤錘及鐵鉤皆為鐵製品。隨著陳阿統過世後,陳家便不再飼養豬隻。陳勝財姐姐陳秋玉回憶小時候,說當時農家幾乎每户都會利用廚餘菜尾養些家畜,特別是俗稱「番薯葉」,也叫地瓜葉。因為地瓜很容易種,長得多,除了提供人食,更是家畜主要食物,而家畜長大又是經濟來源之一。小學放學後,就得去摘地瓜葉,回家將幼嫩部分洗去泥沙摘下來,老梗老葉就剁成段和地瓜煮成豬菜餵豬仔。豬吃人也吃,完全沒浪費。因此地瓜葉曾經是早期農業社會拿來餵豬的主流飼料,容易種植、生長速度很快,價格又相對低廉,所以被稱作「豬菜」。地瓜葉病蟲害發生少,所以很少使用農藥。在颱風及豪雨來臨時,比其他葉菜類的抗水性強,遭受天然災害也較輕微,再生能力很強,能在短時間內恢復生長。

橫山鄉在民國60幾年開始,經農會輔導由傳統農家養豬逐漸擴大為專業式養豬規模,並成立養豬班。當時田寮村養豬班班長為徐德景,實際執行由其侄子徐釗泓負責,每個禮拜開座談會,討論種豬改良、環境問題等,最多有11户人養,豬隻多達3千隻左右。徐釗泓經常參加農業資訊講習將農業新知帶給飼養戶,農會提供專業知識及獸醫等技術輔導,使得各飼養户業務蒸蒸日上。徐釗泓32歲獲得新竹縣青年農民楷模,還曾參加全省豬隻比賽榮獲第三名。徐德景和徐釗泓也因常常參加全省豬隻比賽,聲名遠播。

民國72年徐德景榮獲全國第一屆神農獎,總統李登輝先生親自頒獎。新竹縣長陳進興特別贈匾表掦徐德景先生,眾人於沙坑村拍照留念。照片中人物左、右兩邊女士為會計股員;自左邊依序是古煥松、新竹縣長陳進興、徐德景及葉國渺先生。地點為橫山農民集團養豬場籌備地,此地點因位於沙坑村水源地,居民抗議擔心污染,所以放棄進行。

秤錘俯視照

俯視照

縣長陳進興特別贈匾表掦徐德景

徐釗泓說豬隻豢養15日左右便會進行閹割。民國52年種豬曾一胎12到18隻,當母豬無法全養育時甚至會以母狗(小狗離乳後)代養,到15至16斤時再賣,一隻大約800元。種豬是看體型、骨架、體長以及乳房,當中以乳房最重要。徐釗泓說早期臺灣的種豬體型較小,後來引進歐美豬種藍瑞斯、約克夏、杜洛克等種豬,經過臺糖及農試所改良,確立第三代藍瑞斯、約克夏、杜洛克三品種雜交,成為臺灣肉豬品種主流。徐釗泓說肉豬用混和飼料,由農會負責。品牌有統一、長城、福壽,農民會先試用看看,農會會送至檢驗所負責化驗,品質如果很穩定,農民最後會決定要使用哪一個品牌的飼料。肉豬的配種方式,是以固定的配種方式,產生的雜交肉豬。藍瑞斯、約克夏、杜洛克,以藍瑞斯和約克夏雜交生下的母豬,再與杜洛克公豬配種所生下豬仔做為肉豬,6個月就可到達上市體重120公斤。利用藍瑞斯與約克夏繁殖率高的優點,再與具有高瘦肉率與生長性能的杜洛克公豬配種,經由這種配種獲得很好的產仔數、生長性能與瘦肉率,獲得雜交優勢的肉豬。

徐釗泓說過去豬欄都是石地,通風不良而且豬隻排遺蓄積於地板易滋生病菌,所以由農委會主任范金次、夏良宙博士共同協助農民解決豬欄問題,最後以水泥條狀鋪面來改善豬欄問題。改良過的豬欄,因為水泥條有縫,可以通風乾燥,所以可以密集飼養10到20頭。政府還提供補助,農民照水泥條規格,自行去木材行做模板灌漿。徐釗泓說水泥條下利用固液分離將豬隻糞尿分流。固液分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斜面清洗,底下是斜面地板豬隻排遺入斜板,依傾斜重力流入液肥收集槽,另一種是平面刮糞。自從有水泥條改良豬欄後,豬欄清潔問題改善、衛生條件改善後豬隻更健康,飼養能更密集,效益良多。

種豬

肉豬

水泥條豬舍1

水泥條豬舍2

石地飼養


沙坑大平地張家張鄭蘭英女士(昭和5年生/1930)其夫婿張燐光為沙坑國小退休老師,其祖父張信連、父親張廷石皆曾任保正。張廷石大哥張文勳曾任橫山庄庄長,其在任期間為口碑極佳之庄長。張鄭蘭英於民國75年度臺灣省豬隻比賽榮獲女豬組藍瑞斯品種第三名,縣長陳進興特別頒發獎牌紀念。受訪當日張鄭蘭英女士侃侃而談當年養豬發生的一些趣事,完全看不出女士已屆92歲高齡。

只是養豬雖然帶給農民較優渥的經濟收入,相對也造成環境污染。隨著政府重視環保,政策趨向鼓勵飼養戶轉業,對飼養戶控管登記備案。相關單位不定期抽檢廢水排放,以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給停養的豬農補助豬舍拆除費用,部份豬農響應政策停養,加上豬隻口蹄疫的發生,田寮村飼養戶也受到波及,於是大規模養豬在田寮村正式劃下句點,不再充滿豬屎味,空氣恢復往日的清新。

田寮村村長梁少枝家庭院內有一石製豬食槽,是田寮村內一位打石匠所製作,為梁少枝祖父梁煌水傳承下來給其父親梁阿雙之物。村長梁少枝表示,祖父梁煌水當時將豬隻養在住家旁,父親梁阿雙幫忙照顧豬隻,待豬隻長大便賣給肉商增加收入。現今已不再豢養豬隻,但因此石豬篼已超過百年,梁少枝捨不得丟棄,便放置於庭院拿來用作造景花卉景觀之用。

民國108年適逢橫山鄉為褒忠亭義民廟義民節慶典輪值九芎林聯庄祭典活動祭典區。受訪者張建萬與弟弟敬奉義民爺所準備之神豬榮獲義民爺神豬公量拾等獎,於張家門前及慶典廣場拍照留念。張建萬說阿婆、爸媽時代圓醮或中元普渡都有預先養豬用於祭祀,張建萬父母都自己養豬,後來臺3線道路拓寬後沒地方養,才開始以飼養訂購方式敬獻神豬。

張鄭蘭英女士所獲獎牌細節

張鄭蘭英女士所獲獎牌

張鄭蘭英女士受訪照片

石豬篼用於造景花卉景觀

至張家為神豬公量

張家門外

義民廟前廣場展示


葉老先生說豬隻拜拜酬神是橫山一直以來的傳統,從拜拜酬神到重要的經濟來源,自日治時期賽大豚到現今神豬公量,客家習俗甚至認為上千斤神豬吃了會很平安,將神豬肉分送親友稱為「分福」,煎豬油特香,很多人搶著要。時代改變,方式改變,不變的是橫山鄉虔誠又純樸的客家鄉親以祭祀文化延續著先民傳統。

參考資料

附錄一:
口述資料來源:
■陳秋玉/民國36年生                ;訪談日期2021/04/18
■梁少枝/民國45年生                ;訪談日期2021/3/29
■徐釗泓/民國46年生                ;訪談日期2021/09/08
■張鄭蘭英/昭和5年生(1930)        ;訪談日期2021/06/19 
■陳勝財/民國41年生                ;訪談日期2021/04/18
■張建萬/民國41年生                ;訪談日期2021/05/10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1.【古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碑碣、匾額、楹聯、旗幟、印信等具史料價值之文物】日昭和11年樂善堂安龍集福祭典形式紀念表
2.【古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碑碣、匾額、楹聯、旗幟、印信等具史料價值之文物】民國37年樂善堂圓滿集福行事記念表
3.【古物/生活及儀禮器物/生活器物】大量仔
4.【古物/生活及儀禮器物/生活器物】石豬篼
5.民國72年全國神農獎縣長贈匾表掦照片、民國70年育種肉豬照片、民國76年水泥條狀鋪面改良豬欄照片、張鄭蘭英獲獎、民國108年神豬敬獻相關照片(不計票數)

區域(鄉鎮)

新竹縣 橫山鄉

類型(屬性)

綜合(其他)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