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風景 -

客庄山城母親之河-和平大甲溪

林冠廷 撰述日期:2023/6 新增日期:2023/12 更新日期:2023/12
大甲溪又稱大甲河,發源於雪山山脈之雪山及中央山脈之南湖大山,雪山主峰海拔3886公尺、南湖大山海拔3742公尺,和平上游有七家灣溪、合歡溪及南湖溪三大支流,於梨山里松茂附近匯聚後始稱大甲溪。

大甲溪自東北向西南流穿和平區中部,上游溪谷群山環繞,自德基以下,中游流經青山、谷關、松鶴、白冷、南勢後進入新社區。

大甲溪上游松茂河谷

和平大甲溪流域示意圖

大甲溪上游佳陽河谷群山環繞

大甲溪中游松鶴河谷

■南勢河壩田

南勢河壩田是大甲溪中游沖刷的河川浮覆地,位於南勢里南端、大甲溪北岸,今南勢里6-7鄰區域,日昭和年間(1940年代)苗栗公館北河村的劉姓居民聽在和平任警察的親戚說,大甲溪南勢沿岸有耕地可種植水稻,便遷入和平南勢開墾河壩田,當時公館北河村約有2/3的居民移墾南勢;苗栗獅潭的客家人聽在天冷發電所工作的親戚所說,大甲溪南勢沿岸可開墾農田,便移居和平南勢種植水稻,客家先民挖鑿水圳引水灌溉河壩田,但早期河川整治並不完善,大水來時辛苦開墾的農田便被大水沖走,這樣周而復始,當時為祈水稻豐收,在水源頭以三粒石奉為伯公膜拜,後來在三立石上方加鋪一石頭成小室,並雕塑伯公金身,至民國90年才建造為單殿帶拜亭式廟宇,後來南勢堤防建造改變河道,河壩田改種植柑橘、五月桃等水果,近年來有些家戶改栽種香菇。

■因大甲溪發電廠興建的客家移民

南勢河壩田的水頭伯公廟

南勢河壩田改種植柑橘

大甲溪上游德基發電廠

大甲溪中游天輪發電廠

天輪發電廠是大甲溪最早興建的水力發電廠,前身是日本時代的天冷發電所」日昭和16年(1941)1月天冷發電所開工,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戰爭失利,日昭和19年(1944)10月宣布停工,天冷發電所興建當時有苗栗等地的客家人前來工作,臺灣光復後,民國37年臺電公司繼續興建天冷發電所,並改名為天輪發電廠,民國39年開挖第八號隧道,在東卯溪畔設有工寮讓工作人員居住,和平稍來坪、佳保臺等地的客家人及來自全省各地的工作人員,陸續至白冷參與天輪發電廠興建工事,有些工作人員並遷移至白冷聚落定居。

■來自大甲溪的客家醃漬食品

大甲溪河中有粗首馬口鱲(溪哥)、臺灣白甲魚(苦花)、臺灣石魚賓(石斑)、臺灣鬚鱲(臺灣馬口魚)、臺灣間爬岩鰍(石貼)、臺灣纓口鰍(石貼)、明潭吻鰕虎(苦甘仔)、短吻紅斑吻鰕虎(狗甘仔)…等溪魚,早年大甲溪魚蝦蟹資源豐富,是和平客家重要的水產食物來源,除了新鮮食用外,也是客家人醃漬白哥醢(溪哥漬)、石貼醢(石貼漬)、狗頷醢(狗甘仔漬)、蝦公醢(溪蝦漬)的原料,和平地區稱魚、蝦、肉類的醃漬物為「醢」(大埔腔客語geˇ),發音同中文之「給ㄍㄟˇ」字。早於《周禮‧天官》〈冢宰〉就有「醢」的作法記載, 和平「魚蝦醢」的醃漬,隨東勢客家人移入。

■農作灌溉水源

大甲溪發源於和平梨山里松茂附近,流經和平、新社、東勢、石岡、豐原等區,是白冷圳、東勢本圳、葫蘆墩圳的灌溉水源,為臺中客庄山城地區重要的生命之河,與山城客家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白冷圳入水口位於天輪發電廠對岸

白冷圳入水口

■大甲溪的吊橋景觀

大甲溪流貫和平中部,早年大甲溪自上游至中游有佳陽、達盤、德基、谷關、松鶴、裡冷、求安、白冷、白鹿等吊橋,吊橋不僅是大甲溪旁部落或聚落的重要交通要道,也形成大甲溪的吊橋景觀,但隨著颱風、洪水侵襲及建材的進步,大甲溪沿岸吊橋大都已改建為鋼筋水泥橋或鋼構橋,谷關、白冷、白鹿等昔日吊橋,則轉為以觀光為主的休閒吊橋。

谷關吊橋

白冷吊橋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
1 水利署第三河川局,httpswww.wra03.gov.twcp.aspx?n10468,202201/03。
2 口述資料:2021年4月5日,訪談自南勢河灞田第二代劉先生。
3 口述資料:2021年4月5日,訪談自南勢河灞田第二代黃先生。
4 鄭金龍〈漫談台灣電業的前世今生(五〉,http//bit.ly/2FnVb1z,2021/07/07
5 口述資料:2021年4月11日,訪談自白冷新興宮廟公范金發/日昭和13年(1938)生。




主題相對應的文化資源項目:
【建築/伯公(廟、祠、壇】南勢水頭伯公廟
【建築/橋樑】天輪白冷吊橋
【建築/橋樑】谷關吊橋
【建築/產業設施】天輪發電廠
【自然地景與自然紀念物/自然地景/自然保留區】和平大甲溪
【口述傳統/遷移史】南勢里河壩田客家遷移史

區域(鄉鎮)

臺中市 和平區

類型(屬性)

自然風景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