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飲食 -

右堆客庄敬天祭神的「五湖四海」

文|林芷琪 撰述日期:2023/12 新增日期:2024/1 更新日期:2024/1
杉林的客庄聚落在舉辦年頭祈福(新年福)、年尾完福(冬尾福)祭典時,除全豬、全羊、五牲(豬頭、雞、豬肉、魷魚或魚罐頭、冬粉或豬肝)、粄食、齋蔬菓品之外,還可見到稱作「五湖四海」的熟食供品。

莿仔寮公明宮新年福上、中界祭壇的齋食五湖四海(林芷琪攝,2020)

莿仔寮公明宮新年福下界祭壇的葷食五湖四海(林芷琪攝,2020)

杉林莿仔寮公明宮
莿仔寮公明宮主祀天上聖母,舉辦祈福和完福祭典時,請神祭拜天公的祭壇分上、中、下三界:上界祭拜玉皇大帝,中界祭拜觀世音菩薩,下界祭拜「下圳水」三山國王、威武將軍和庄內、鄰庄共三十三位土地伯公的香位,「下圳水」指的是上平糧埤所流經的範圍。上、中、下界供桌上的供品內容和擺設位置大致相同,明顯的差異在於上、中界「五湖四海」是齋食,下界「五湖四海」則是葷食。在請神祭拜天公結束後,會轉壇以三獻禮祭拜公明宮正殿內眾神,此時祭壇下界的葷食五湖四海會移往正殿外的供桌上。

公明宮「五湖四海」供品的組成是以內有五個碗為「五湖」,外有四個盤為「四海」,總共九道菜色,以中心向外擺設成花狀X形。齋食是由庄中婦女在祭典當天下午於廟裡的廚房一同準備,葷食則是請隔天中午負責登席料理的餐廳烹煮。上、中界的齋食五湖四海,「五湖」是豆腐兩碗(一大塊、小塊)、炸冬粉、花生、炸蔬菜丸;「四海」是四盤炸蔬菜。下界的葷食五湖四海,「五湖」是全雞、大封、小封、豬肝、肉丸各一碗;「四海」是四盤客家小炒。

林貴珠在進行碩士論文〈聚落、祭祀與禮生─以杉林區莿仔寮祭祀活動為觀察中心〉調查時,所記錄到的2010年公明宮新年福祭典,葷食五湖四海內的「四海」是魚、蝦、魷魚、小卷海產類,不同於2020年新年福的客家小炒;而素食五湖四海的「五湖」正中間是炸冬粉, 一般都是炸冬粉,但在2020年的新年福,正中間卻是一大塊的豆腐,可發現在這十年間,菜色和擺設位置出現了差異,或與由不同的人準備供品有關。

莿仔寮公明宮新年福在完成拜天公後,轉壇以三獻禮祭拜正殿內眾神,並將葷食五湖四海移往正殿外的供桌上(林芷琪攝,2020)

杉林月眉朝雲宮
月眉朝雲宮與莿仔寮公明宮一樣主祀天上聖母,舉辦祈福完福祭典時,請神祭拜天公的祭壇同樣分上、中、下三界:上界祭拜玉皇大帝,中界祭拜觀世音菩薩,下界祭拜朝雲宮奉祀的伯公與迎請回來的十三位伯公。不同於公明宮在祭壇上即出現有「五湖四海」,朝雲宮要在完成拜天公,轉壇以三獻禮祭拜正殿內眾神,將上界祭壇的供品移至正殿內的供桌時,才會加上五湖四海共九碗葷食供品,其「五湖」是全雞、大封、小封、豬肝、肉丸,「四海」是客家小炒,同樣是由隔天中午負責登席料理的餐廳烹煮。 

月眉朝雲宮新年福在三獻禮儀式中擺放在正殿內供桌的葷食五湖四海(謝欣珈攝,2020)

杉林新庄
新庄聚落的祈福完福祭典本來於公廟明修堂舉辦,明修堂乃齋堂,庄民覺得儀式用豬羊等葷食牲禮有所不妥,遂移至新庄活動中心廣場舉行。祭壇分上、下兩界:上界祭拜玉皇大帝神位及明修堂的釋迦佛祖神尊,下界祭拜明修堂的五恩主、中壇元帥及至聖廟的至聖先師孔夫子神位等神尊。上界齋食五湖四海的「五湖」(碗)是炸冬粉、油豆腐、木耳和炸豆腐兩盤;「四海」(盤)是豆皮加高麗菜。下界葷食五湖四海的「五湖」是全雞、大封、小封、豬肝、肉丸;「四海」是客家小炒。無論葷素全都是由庄民自主分工合力準備完成,並非由專業外燴廚師包辦。 

新庄冬尾福上界祭壇的齋食五湖四海(劉佳雰攝,2019)

新庄冬尾福下界祭壇的葷食五湖四海(劉佳雰攝,2019)

旗山雞油樹下宣化堂
在楠梓仙溪西側,與杉林相鄰的旗山,有一處位在圓潭中正里的客家聚落「雞油樹下」,又稱福安庄,其庄廟宣化堂也同樣有以熟食的「五湖四海」作為供品。宣化堂主祀觀世音普薩與三恩主,據陳鈺鈞進行碩士論文〈置身於閩南族群的客家聚落—旗山雞油樹下的拓墾與發展〉於2015年宣化堂恩主生祭典時的調查紀錄,其齋食五湖四海的「五湖」是大豆腐、切塊小豆腐、炒花生、炸蔬菜和冬粉;「四海」是四盤炸蔬菜,有地瓜、青木瓜、九層塔、茄子、大豆腐及切塊小豆腐等食材,五湖四海共計十三樣。葷食五湖四海的「五湖」是大封、小封、肉丸、豬肝切片和公雞,與上文之杉林莿仔寮公明宮、月眉朝雲宮、新庄都相同,唯其「四海」為四盤肉條,且特別「在肉條與牲禮上沾上紅色,稱之為『掛紅』,意味著對天地神祇的尊敬之意。」 

六龜新威勸善堂與美濃廣善堂
與杉林同屬右堆客庄的六龜新威(新民庄)勸善堂與美濃廣善堂,兩處皆是主祀三恩主的鸞堂,在辦理還神祭典行九獻禮時,亦有「五湖四海」供品。新威勸善堂的五湖四海由五大碗(紅燒全雞、大封、小封、肉丸、炒大腸)、四小碗(豬肝)及四大盤(魚、蝦、炒魷魚、炒小卷)共十三樣組成;美濃廣善堂的五湖四海與新威勸善堂大致相同,只差別在正中央全雞四周的四小碗是湯品。 

從拜孤魂到敬天祭神
一般來說,以「五湖四海」為名的供品,多是由豬肉臟裝飾或由米糰捏製而成,且多用於祭拜無祀孤魂,尤在普渡時,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以示敬畏好兄弟;另有一說,以圓碗為湖,圓盤為海,共為九樣,象徵長長久久。 而長期研究客家飲食文化的邱國源則提出:「『五湖四海』為五個碗四個碟,源自早期為供奉死者的祭品,直到宋朝之後漸漸演變為吉事,流傳至民間,轉而供奉神明。」 

在右堆客庄,「五湖四海」都是用以敬天祭神,有葷素兩種,另有九樣和十三樣之別,都是料理過的熟食,在祭拜後多由準備的信眾帶回,或成為隔日登席的菜品。葷食的菜色大略相同,都是南部客庄餐桌上常見的菜餚;素食必有冬粉、豆腐,大致僅差別在炸蔬菜的有無。各聚落一年頭尾的祈福、完福祭典都是在冬季時節,此時溫暖的臺灣南部,蕃薯、南瓜、茴香、茄子、豆類等作物大出,在早年即會利用花生榨油,將當季作物裹粉油炸,若有機會到右堆客庄參與節慶儀式,不妨開口跟準備供品的伯姆詢問是否可嚐嚐炸蔬菜,享用一季大地的精彩。

參考資料

相應文化資源項目:
【民俗節慶 祭典】莿仔寮公明宮祈福完福、月眉朝雲宮祈福完福、新庄祈福完福
【飲食 祭祀食物】莿仔寮公明宮五湖四海

區域(鄉鎮)

高雄市 杉林區

類型(屬性)

客家飲食
上一篇報導 更多專題報導 複製本頁連結 下一篇報導